不論是支持或反對重啟核四,群組 A 和 B 都認為,穩定發電對臺灣經濟發展是重要因素,且他們皆對政府目前的能源政策不滿意。
不過,針對核四廠是否位於活動斷層帶,以及核能是否可以算是綠能,參與投票的網友就抱持較兩極的看法。
舉例來說,有 31% 的人贊同核能是綠能,也有 47% 的人持反對態度,同時有 21% 的人選擇不表態或略過此題。
支持重啟核四的人,認為再生能源進度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因此發電穩定的核電是更好的選擇。他們較不擔憂核四的安全疑慮和核廢料處置方式。
反對重啟核四者最主要的共識是,核廢料尚未有最終處置方案,且他們認為核四廠已經是過時的設計,重啟有安全的疑慮,不如把發展重點聚焦在再生能源。
有 78 人參與投票,被「Pol.is」分成反對萊豬進口的群組 A(共 20 人)和支持萊豬進口的群組 B(共 36 人),其餘的 22 人則散落在群組之外。
相較於支持者認定國內的豬肉食品標示已經足夠完善,應該開放進口萊豬,促進臺灣在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有 63%的反對者認為,萊豬攸關食安問題,不能以國際利益做交換。
值得玩味的是,高達 8 成的反對者同時表態,「可以接受開放進口萊豬,但必須知道臺灣與美國交換哪些國際利益」。
不論是支持或反對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群組 A 和 B 都有 87% 的人認同:食安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而加強自由貿易,對以出口為主的臺灣而言,是推動經貿的重要關鍵。
當抽象的經貿與食安議題進入生活,成為人民實際的生活日常時,網友的立場開始出現拉鋸。
例如在「政府開放進口萊豬,卻禁止國內使用萊劑養豬」一題,有 32% 的人認為政府態度矛盾,有 57% 的人贊同政府。
同樣的,「萊克多巴胺國際標準是否適用臺灣?」一題,有 26 % 的參與者認為不適用,55% 認為適用,並有 17% 的人選擇不表態或略過此題。
從網友對於這兩項意見的表態,可以觀察到民眾對於臺灣的國內食安政策是否該接軌國際,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勢均力敵。
支持者大多抱持「萊豬的國際標準可受信賴,臺灣應依循國際貿易規則,開放萊豬進口」的態度。
他們認為,臺灣應接受國際採取的豬肉萊克多巴胺標準,同時針對國人愛吃的豬腎、豬雜碎,臺灣已訂定比國際更嚴格的標準,食安上更有保障。
反對者中有 66% 認同「萊豬攸關食安問題,不能以國際利益做交換」,同時卻有 85% 認為「我可以接受開放進口萊豬,但必須知道臺灣與美國交換哪些國際利益」。
有趣的是,針對「開放進口萊豬可以促進臺灣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有 45% 反對,40% 不表態。
針對網友意見的轉變,我們或許可以解讀為,部分民眾即使反對進口萊豬,但對於開放萊豬進口可能可以促進臺灣國貿發展,仍持觀望態度。如果政府能進一步說清楚進口萊豬可以換到哪些利益,反對者不排除改變態度,接受開放萊豬進口。
有 50 人參與投票,被「Pol.is」分成支持公投綁大選的群組A(共 19 人)和反對公投綁大選的群組 B(共 23 人),其餘的 8 人則散落在群組之外。
從結果看來,參與投票者對於此公投案有著較明確的立場,主要爭議點在於公投綁大選是否能提高投票率、以及公投主題會不會因此失焦?
支持和反對者都認為,公投是憲法保障的人民權利,憲法解釋案更提到法律應該明確規定公投程序、客觀處理提案審核,來提高人民參與公投的意願。
同樣的,他們也認同,確保選務人員的工作時間,才能維持公投選務的品質。
除了投票率和議題聚焦性與否外,支持者和反對者針對「是否要加速建置電子連署」一事態度分歧。57% 的人贊成電子連署能增加公投連署書的查證效率,21% 的人則反對,同時有 21% 的人選擇不表態或略過此題。
支持公投綁大選的人,主要是認為可以提升投票率,他們不認為會因此讓議題失焦。
反對公投綁大選的人,則是認為脫鉤才能讓議題更聚焦,畢竟公投跟大選的性質不同,一個選人,一個是對政策的討論。
有 53 人參與投票,被「Pol.is」分成支持現行三接選址的群組A(共 23 人)和反對現行三接選址的群組 B(共 20 人),其餘的 10 人則散落在群組之外。
從結果看來,支持者強調穩定電力供應是優先原則,不應該更動目前的興建計畫。
反對者則認為,既然目前有替代方案,應該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重新評估三接任何可能的選址。
不論支不支持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現行選址,群組 A 和 B大多贊同,「經濟發展下,民生用電與工業電力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臺灣需開發更多供電來源」、「環境保護跟經濟發展經常需要尋求最大平衡,即使是某些方面需要進行部分妥協」。
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即使已經外推建在海上,以棧橋讓管線接氣到電廠,究竟會不會影響藻礁生態系?這正是支持者和反對者意見最分歧之處。
針對「經濟部三接外推新方案,沒蓋在藻礁上就不會影響生態系」一題,即使正方和反方在五場意見發表會上紛紛提出研究報告證明自身的論點,但參與投票者有 25% 同意、48% 反對、25% 選擇不表態或略過此題,可見民眾對此仍無共識。
支持現行三接選址的人,有 90% 認為「三接無法依目前計畫完工營運,會影響電力供應,因此不應更動目前的選址與興建計畫。」
然而,他們針對「經濟部三接外推新方案,沒蓋在藻礁上就不會影響生態系」和「為了減少環境影響,即使會拖延興建進度,但有其他替代場址就應該重新評估」的看法卻非常兩極化:前者贊成 47%、反對 26%、不表態 26%;後者贊成 30%、反對 47%、不表態 21%。
我們或許可以解讀為,對現行方案的支持者來說,穩定供電是最優先原則,即使為此有影響當地生態的可能,也是必要的犧牲。
反對現行三接選址的人,有 90% 認為「即使會拖延興建進度,但有其他替代場址就應該重新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對現行三接群組的這群人中,針對「為了避免自然海岸被傷害,三接站應該改蓋在現成港口(如臺北港、林口港、麥寮港)或是浮動式平台」一題,只有50%的人贊成、反對 10%、不表態高達 40%。這意味著,反對者對於三接的合適選址,仍存有極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