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催票戰役】更激烈、更政治,2021 年臉書上的公投討論

【催票戰役】更激烈、更政治,2021 年臉書上的公投討論

閱讀時間 10 分鐘

報導重點摘要

  • 比起 2018 年,今年的公投在 Facebook 上的討論更熱烈,聲量比上次多了近 3 倍,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今年互動數較多的都集中在政治人物與政黨的粉絲專頁。
  • 今年公投受疫情影響延期,公投討論直到倒數兩個月才迅速竄升,轉捩點跟立法委員罷免案有關。
  • 2018 年與 2021 年都有關於核能的公投案,當年臉書上的聲量是擁核以 8:2 輾壓反核,今年則形成 5:5 平手,兩方都認為與政黨介入有關。
今年公投正式進入最後倒數,這屆公投歷經一波三折,不僅受本土疫情影響,原訂 8 月底舉行的投票延期;後來行政院官員出任公投發表會反方意見代表,更一度遭批「行政不中立」,四案公投戰在投票前就已火藥味十足。
相較 2018 年十案公投,今年最大的改變是與大選脫鉤。前年修法後,今年是脫鉤公職人員選舉的第一次公投。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同?
為了觀察兩次公投聲量與討論內容的差異,READr 從 Facebook 資料 發現:今年討論量是 2018 年的 3 倍,且互動觸及最高的貼文都在政黨與政治人物的粉絲頁;READr 也訪問專家看法,尤其針對 2018 與 2021 年的兩次核能公投,也訪問了正反雙方的觀察。

延期累積更高討論度?陳柏惟罷免案才吹響公投號角

從臉書討論趨勢來看,今年公投並不是一開始就氣勢如虹。
時間倒回半年前,5 月底四案公投確定成案,然而受本土疫情爆發,直到 7 月初中選會確認延期,臉書上討論的文章數僅有微幅成長,後又旋即下降。討論低迷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投票倒數兩個月。
而聲量的轉捩點,跟另一場選舉有關。
原本要與公投一起於 8 月辦理的臺中市第二選區、臺灣基進黨籍立委陳柏惟罷免案,改在 10 月 23 日舉行。而陳柏惟的敗選,也讓民進黨「正式進場」,打響了公投戰的硝煙。10 月底之後,四案公投都有明顯而劇烈的成長。
公投聲量01
「經過這場罷免,證明大家已經看破執政黨的手腳⋯⋯接下來,年底還有攸關台灣未來的四大公投要決戰。這四張公投票除了堅持是非對錯、保衛台灣人民的福祉以外,也是對蘇貞昌院長的不信任投票、對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引自 中國國民黨 KMT 貼文(2021-10-23)
這場罷免案,國民黨不只將之視為公投的前哨戰,更劍指執政黨,揚言將接下來的公投視為「倒閣公投」,鼓勵民眾投下「不同意票」。
對於民進黨來說更是重要的轉機。
「對於如何因應四大公投案,民進黨內原本仍有兩種意見,包括正面迎戰、避免二○一八年公投結果慘劇重演,以及低調放冷、拚投票率不過門檻。然而,陳柏惟罷免案通過後,藍營士氣大振,民進黨內多認為,目前情勢不可同日而語,已無不正面迎戰的空間。」——引自柯建銘 Facebook 貼文(2021-10-25)
此次公投陣營中一位不具名的幕僚表示,陳柏惟敗選是民進黨決定進場的關鍵時刻。
誠如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所言,原本民進黨分成兩派,有一派覺得不要「熱打」,冷處理就好,該名幕僚表示:「反正投票率沒過 25% 公投就是失敗,加上如果整個政黨資源投下去還打輸,整個氣勢就輸了。」
但陳柏惟這場罷免選舉後,民進黨內部檢討發現「票還是催得出來」,「搞不好早點熱打,選舉還有機會翻盤,後來他們的路線就很明顯了,就傾全黨之力熱打公投。」
READr 對比上一屆的公投討論貼文,發現今年四案討論聲量已超越 2018 年十案公投的總和。「重啟核四」、「反萊豬」、「珍愛藻礁」三案皆超越 2018 年的公投案平均兩倍以上,連聲量最低的「公投綁大選」,都接近當年討論度位居前段班的「同婚」與「以核養綠」議題。
公投聲量02
2018 vs. 2021 年,除公投綁大選,其他三案都遠高於過去十案;另外如果以 2018 年資料來預測,那討論走勢還會上升!
因研究限制,此份統計未計入最後十天的公投討論,但若按照 2018 年倒數一個月的趨勢來看,當時近半數的公投(如「東奧正名」、「以核養綠」、「同婚」與「性平教育」議題)皆翻倍成長,今年最後的討論走勢可能還有上升,甚至有超過一倍的成長空間。

從以核養綠到重啟核四:兩屆討論組成大不同

對比 2018 與 2021 年,核能議題討論度都領先其他議題。第 16 案「以核養綠」及第 17 案「重啟核四」,兩案都同樣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領銜提案,他本人更出任了今年五場公投發表會的代表,是正方重要的意見領袖。
提到公投延期,重啟核四領銜人黃士修坦言確實有影響,當時社會環境是在一個疫情剛趨緩、疫苗不夠,民眾瀰漫對執政黨的不滿,「當時應該就算是核四公投也可以漂亮過關。」
「現在努力打到一比一膠著。」黃士修提到,當時最怕公投被冷處理,第一場發表會前,就有民調指出有九成民眾不知道公投,或是知道卻答錯日期,因此他最早的目標是衝出投票率。
他細數五場辯論會,「我在專業性跟娛樂性上都做出了一個平衡,花在想哏跟挑選 JoJo 立 pose 的時間比寫論述還要長,因為大眾沒有義務聽你溫良恭儉讓地講科普。」透過激怒對手,引起網路社群關注再帶動社會新聞,黃士修認為自己確實催出了核四討論的高熱度。
公投聲量03
即便領銜人相同,也同樣都是核能議題,「以核養綠」和「重啟核四」案在臉書上的討論趨勢變化,卻大有不同。
反核代表之一、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提到,再度迎戰公投,反核方也不斷在調整社群的策略,例如擁核方在網路上一直非常強勢,今年反核方在社群上也比較「兇」,會正面迎擊他們的洗版。
蔡中岳提到,對方是經營很久、風格「狼性」、攻擊性很強的社團,在社群上有它們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但想學也很難完全模仿,因為我們本質上就不太一樣。」像此次為了與年輕人溝通,找了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呱吉)、苗博雅兩位較擅長網路操作的人出席發表會,雖然效果很好,內部還是會有「真的要這樣人身攻擊嗎」的檢討聲音,蔡中岳苦笑,「要完全學過來,我們的支持者也不一定會接受。」
但還是有可應用之處。蔡中岳舉例,像過去跑巡迴宣講時,會有很多擁核的人來踢館。「以前我就是規規矩矩地回答問題,但後來也會用比較煽動話,例如嗆他『你懂這個?你學地質的嗎?』」當下現場的情緒就會跟著被鼓譟,尤其學生族群,會覺得講者很敢講,「不過我回答的內容還是一樣的,只是前面(學他們)多了嗆人的詞語而已。」

去年公投臉書聲量偏擁核  今年擁核反核各半

除了趨勢與雙方策略改變外,兩次公投連討論組成也大不同。扣除媒體與新聞網站等類別,2018 年「以核養綠」總共有約 1200 個粉絲專頁曾經討論過,但整體發文量較集中在特定幾個專頁,如前十名的粉絲專頁包辦了整體 20% 的討論篇數。
更特別的是,發文量前 10 名中,擁核立場的專頁就有 8 個,其中有三個有黃士修參與經營。
相對地,2021 年的「重啟核四」案,有近 2000 個粉絲專頁曾討論過,整體發文量也較分散。其中,發最多文的是「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總共發了 149 篇文,這個發文量在 2018 年只能排上第三名;專頁立場組成也更加平衡,擁核與反核立場剛好各半。
蔡中岳提到擁核陣營長期以來的「攻擊性」,其實會讓很多人漸漸不敢發聲,可能間接導致了 2018 年擁核方聲量大的結果。他舉例,福島核災之後,其實有很多公眾人物公開反核,但後來只要發表跟反核有關的文章,就會被擁核方攻擊、洗版,「後來我們再去找這些人,他們反核的立場雖然不變,但比較少人願意公開表態,因為怕被攻擊。」
而今年的聲量能到五比五,蔡中岳認為,「雖然 2018 年輸了『以核養綠』公投之後,民間有覺得不能輸的氣氛,反核方愈來愈敢說話,」蔡中岳也坦言,「但我覺得跟政黨動員影響還是比較大。」
公投聲量04
黃士修則認為,這跟資源分配有關。他覺得今年執政黨砸了大筆市政資源投放臉書廣告或實體廣告,公民團體跟自媒體沒有辦法跟背後有龐大預算支持的政黨抗衡。
而政治性粉絲專頁加入發聲的狀況,不僅發生在核電公投。

此次公投雖「不綁大選」,仍與政治高度掛鉤

READr 分析兩屆公投討論的專頁類別,發現今年來自政治性粉專比例特別高。除了核能公投提高了一倍,公投綁大選案更接近一半,而由民間團體自主發起的公投「珍愛藻礁」,也沒有例外。
公投聲量05
從半年前的討論寥寥,演變到倒數兩個月公投聲量持續上升,各界都加入戰局。蔡中岳說:「老實說,雖然一開始我們對政黨加入是有期待的,畢竟作為公民團體,要單獨對抗有國民黨支持的擁核方,有戰友當然更好;但到現在,政黨加入熱打之後,整體來說有比較好嗎?我也是有點懷疑。」
「政黨兩邊壓上來,縮減了民間的空間,對單一議題也不見得有利。」蔡中岳提到,像他們對核四公投表態,卻沒有提「四個不同意」時,就會有人質疑你為什麼只顧自己的案子;而他們在此議題的立場又與執政黨相同,「有脈絡的人知道我們一直都在反核,但不知道這些脈絡的人,就會質疑你為什麼要護航民進黨。」
而政黨加入公投宣傳,雖然有利於資訊傳播,「例如民進黨的場子會強調核四蓋在斷層上、台灣要綠能不要核能,這些聲音都透過說明會傳遞給民眾了;但國民黨的場子同時也會宣傳綠能完全不可行,某種程度上,反而讓兩邊更加對立。」蔡中岳說。
這樣高度政治化的現象,除了呼應前面提到國內兩大黨積極出戰,其他如在 2020 年大選獲國會席次的台灣民眾黨、台灣基進黨、時代力量也發表各自對四案公投的表態,並進行各地說明與宣傳。
而政治性粉絲專頁的加入,也帶動整體公投討論聲量,這在貼文互動數字上尤其明顯。2018 年十案討論文中,僅有 116 篇互動數破萬,到了 2021 年,卻有 426 篇貼文擁有破萬互動。
READr 再取今年四大公投案互動數前 25 名臉書貼文,可以發現其中來自政治人物專頁高達 97%,這個數字比 2018 年高了四倍以上。
公投聲量06
今年四大案前 25 名互動數的貼文中,可以發現政治人物互動卓越,除了羅智強拿下 55% 互動外,也幾乎霸佔了萊豬案的互動排名。另一方面,第二、三名的蔡英文跟賴清德雖然只有 17、9 篇,但總統也拿下了三案公投討論的互動貼文冠軍。趙少康、謝龍介則以 3 篇並列第三名。
黃士修提到,「政治人物就算你沒有特別下廣告,本身就有一個政治人物的光環,⋯⋯蔡英文可能一篇就幾萬個讚,我們比不過人家。」
但他也提到,比起去抗衡官方粉專的精緻訊息,對他來說,更珍貴的是自己長年培養出的社群,「我們都不用出手,網友就會去酸,社群它是一種去中心化,它甚至不是由我們直接去控制的。」

聲量未必能反映最後結果

距離上次公投已逾三年,今年聲量雖比上次更熱,但是否能化成實體投票?資深網路廣告從業者 V 指出,投票的群眾動員大多是恐懼,看你害怕或不喜歡什麼。例如害怕核四核廢料在你家,或是害怕自己害怕吃到有毒的食物,對健康有害。
「害怕什麼,比喜歡更重要。」V 提到,這與題目的操作性有關,像核四跟藻礁,可以清楚理解就是能源議題,核四也討論十幾年了,藻礁談能源跟生態的關係。
「但像萊豬比較不是這個狀態。」他形容,反萊豬公投放在天秤兩端的,可能是食安跟國際貿易。「但對民眾來說,這兩個東西不太對稱,貿易距離比較遠,民眾接觸時間較短,理解度還沒有這麼高。」他指出,這可能就是在反萊豬高互動貼文排行中,還是以主打健康的藍營拿下。
V 觀察到,2018 年大選後,遇到無論是選舉或其他投票行為,泛綠陣營就會很緊張,而泛藍陣營則是從中發現「聲量一定程度是有效的」,開始更認真在網路上操作,兩方都希望能召喚並強化 10% 不穩定的中間選民,並讓鐵票出門投票。
「網路輿情,包括監看跟操作,但就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工具。」V 坦言,「聲量不是追求在 PTT 或是哪裡上打贏,筆戰贏,但贏沒有意義。」V 以英國脫歐為例,當時民調直到最後一刻還是留歐派多,後來卻翻盤了,「重點是讓支持者出門投票。」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引用資料

此篇報導使用 Crowdtangle 抓取 Facebook 粉絲專頁與認證個人頁的公投關鍵字貼文資料,資料清理流程如下:
1. 設定 2018 年與 2021 年倒數半年資料,並以各案公投關鍵字搜尋並下載貼文資料。另外,由於資料限制,2021 年倒數半年公投資料不包含最後十天
2. 因為原始資料的關鍵字有可能只出現在連結預覽或分享文字中,因此再次清理資料,確認抓取貼文內容含有關鍵字
3. 2018 比 2021 年聲量:用倒數天數將 2018 年與 2021 年的貼文資料計數比對
4. 政黨性專頁佔比:篩選專頁分類中含有政治人物(POLITICIAN)或政治性(POLITICAL)的資料
5. 時間區間:
2018 年資料區間:2018 年 5 月 29 日至 2018 年 5 月 29 日
2021 年資料區間:2021 年 6 月 22 日至 2021 年 12 月 8 日
6. 各案公投關鍵字
第 07 案:反空污 or 反空汙
第 08 案:反燃煤 or 深澳電廠
第 09 案:核食 or 核災食品
第 10 案:婚姻 一男一女 or 一夫一妻
第 11 案:同志 and 教育
第 12 案:專法 and (同志 or 同性)
第 13 案:同婚 or 同性婚姻
第 14 案:性平 教育
第 15 案:核電 or 核能 or 以核養綠
第 16 案:核電 or 核能 or 核四
第 17 案:萊豬 or 萊克多巴胺
第 18 案:(公投 and 綁大選) or (公投 and 併大選)
第 20 案:藻礁 or 三接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