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罷免前夕,國民黨號召民眾集結凱道舉辦「不同意罷免」選前之夜,藍營大老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韓國瑜、前總統馬英九、臺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等皆現身催票,藍營將這場全臺大罷免選舉定調為「投下不同意罷免,也是對賴政府這一年的施政,造成社會的分裂不安,投下不同意票」,將反罷免行動推上高潮。
過去幾週,國民黨積極為被罷免立委輔選,加強區域聯防策略,重點選區如臺北、臺中等,被罷立委聯合造勢,藍營市長蔣萬安、盧秀燕頻頻站台助選,以其在地聲勢穩固選情;韓國瑜則跑遍全臺,更在花蓮為傅崐萁造勢,試圖拉起被罷免立委們的聲量。不同於過往選舉,這次的大罷免沒有競爭對手「分票」,被罷立委只能盡量創造聲量催出「不同意票」,或是盡量保持低調,避免成為被攻擊的目標,讓罷免選情降溫,「同意票」也就可能衝不過罷免門檻。
面對 7 月 26 日首波登場的罷免選舉,24 位立委如何應戰?READr 透過罷免前 40 天的立委臉書發文量及新聞報導數分佈,將 24 位立委區分成四種樣態:頻繁發文且討論度高的「活躍組」、發文量少但媒體關注度高的「爭議組」、聲量不高但積極經營社群的「求關注組」、以及報導和發文都相對低的「神隱組」。
負面聲量略勝好評 24 位立委應對策略不一
在四種樣態分佈中,我們發現:臺北市是罷免戰的一線戰區,相較去年大選前,立委王鴻薇、徐巧芯、羅智強花更多心力線上催票,媒體討論度也相當熱絡,而過去曾贏下多次選舉的資深立委賴士葆、李彥秀,看似也受到罷免潮的影響,較去年更勤跑行程、掃街拜票、宣傳反罷免。
臺中市也是今年的選情熱區,去年剛從綠營手中搶下立委席次的羅廷瑋、黃健豪、廖偉翔受到媒體高度關注;相較之下,新北、桃園市的選情較為低迷,報導量不高,有些人改走低調路線,例如呂玉玲、魯明哲相較立委選前同期,減少了一半以上的發文量,而新北市立委廖先翔、葉元之,儘管更頻繁在臉書催票、宣傳政績,但在這段時間的報導討論度仍處於下風。
不論是積極搏版面宣傳或是想走低調路線的立委,在新聞媒體上的形象仍是負面居多,尤其以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最為顯著,負面新聞高達 7 成,遠高出正面新聞的佔比。
細看資料可以發現,傅崐萁是這次兩方攻防重點,不僅討論度高,罷團與民團的「護國大遶境」也以花蓮為造勢隊伍的出發點,部分宣傳口號更提出「擒賊先擒王」、希望能翻轉傅崐萁為首的國民黨立法院版圖。
全台最大規模罷免行動進入關鍵第三階段!今(14)日上午,台灣基進、時代力量、台灣綠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辜寬敏基金會等政黨與社團,在立法院正門口共同召開「大罷免三階啟動」記者會宣布,將正式啟動全台宣傳行動,首站即前往花蓮,訴求擒賊先擒王,罷免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ETtoday,2025-07-14)
花蓮傅崐萁不敢大意
花蓮傅家在地方長期執政,但社群宣傳並非傅崐萁的主戰場。罷免前 40 天,傅崐萁的粉絲專頁只發了 28 篇文,發文量最低。相比之下,發文最多的洪孟楷與羅智強則高達 187 與 135 篇。
然而,這個數字已經比傅崐萁去年選前 40 天的發文量( 22 篇)還要多,顯示傅崐萁對這次罷免選情不敢大意。從增加發文的主題來看,過去以記錄掃街拜票為主,今年傅崐萁則花更多篇幅在「批評政府與民進黨」及「宣傳政績」。
顧軍警、敬老幼、護民主、拼觀光、挺產業!還錢於民,還假於民,還權於民,民進黨不做的,國民黨會把全民該得的,一一還給2350萬人。(傅崐萁臉書,2025-06-10)
為花蓮爭取交通建設推動花東三法,竟成為被罷免理由,崐萁今(17)日在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上,細數民進黨政府九年來,對花蓮建設承諾全數跳票⋯⋯(傅崐萁臉書,2025-07-17)
和傅崐萁不同,有些人今年選擇低調應對,例如臺中的黃健豪、新竹的鄭正鈐、桃園的牛煦庭,雖然媒體報導量多,但整體發文量不高,相比去年更是明顯下降,其中黃健豪的貼文數甚至減少超過一半。
儘管發文銳減,但這些人仍受到外界關注,主因是他們在罷免前接連捲入負面新聞。鄭正鈐被罷團遞狀告發涉嫌洩露政府資訊、浮報助理費;牛煦庭被挖出個人社群帳號的不當發言;黃健豪則是因為罷團遭攻擊的事件而躍上新聞版面。
新竹市雙罷免總部發言人林志潔今天(17日)召開記者會,公開一段由「吹哨者」提供的爆料錄音,指控國民黨新竹市立委鄭正鈐不僅涉嫌洩漏政府資訊給中國國台辦、勾連中資介入選舉,還浮報助理薪資侵占競選經費與政治獻金,更在選戰期間違法使用隨扈警力,未替助理投保勞健保。(三立新聞網,2025-06-17)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指參與罷免行動的高中同學為「垃圾」後,又在個人臉書帳號上以不當言詞攻擊罷免團體,引發各界強烈批評聲浪。(聯合新聞網,2025-07-03)
大罷免進入三階投票熱戰,各地威脅、恐嚇事件頻傳,台中罷免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斷健行動2.0」團隊27日表示,上午舉辦宣傳活動時,遭一名婦人突襲搶奪旗桿攻擊,導致2名志工受傷,其中一人臉部受創,另一人四肢擦傷送醫,婦人甚至嗆「這邊是黃健豪的地盤」,事後雙方互告,而做筆錄時,黃健豪服務處人員卻在第一時間到場,罷團質疑是否和施暴的婦人有所聯繫?(Newtalk,2025-06-07)

正面對決大罷免民意 李彥秀、賴士葆更勤走基層拜票
臺北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徐巧芯、賴士葆,新北洪孟楷,臺中羅廷瑋、廖偉翔也同樣在媒體上擁有高討論度,不過,不同於上述立委,這群人自己也積極在臉書宣傳,正面對決大罷免民意,試圖扭轉情勢。
例如七連霸的資深立委賴士葆,長期穩坐文山區席次,面對這次大罷免,卻比去年初的選舉時更常在臉書發布「掃街拜票」的相關貼文,積極營造勤走基層、親民的正面形象,某種程度也顯示出這次大罷免選情激烈。
上次立委選舉時,賴士葆在臉書宣傳策略上,花了許多篇幅批評政府或民進黨,例如高端疫苗爭議、賴清德老家違建、廢死議題等,不僅創造自己的聲勢,也拉抬國民黨整體選情;但此次罷免選舉,他的對手只有自己,在臉書宣傳策略上,花更多篇幅營造正面形象。
臺北南港、內湖選區的李彥秀,同樣深陷一級戰區。她在 2020 年立委選舉意外落馬,輸給民進黨高嘉瑜,2024 年雙姝再次對決,但這次台灣基進吳欣岱也參戰,即便高嘉瑜和吳欣岱兩人催出超過五成的得票,卻因為泛綠陣營分裂、票源分散,讓李彥秀成功扳回一城,但也顯示李在該選區的民意不穩固。比較 2024 年及今年罷免選舉,李彥秀的臉書發文,都積極與選民互動,尤其「掃街拜票」、「線上催票」發文類型更甚於之前,時常看見她走訪市場、公園、站路口的照片。

臺北臺中立委聲量高 臉書宣傳策略各不同
其餘在媒體、臉書聲量雙高的立委,雖然臉書的發文總數低於之前,但在「線上催票」這類型的貼文都更勝從前。

大罷免浪潮席捲全臺,罷團主打「反共護台」、「公民守民主」,下架國民黨立委,而藍營在宣傳策略上也圍繞著「民主」。王鴻薇的臉書貼文中,不斷以「對抗政治鬥爭」、「反惡罷、護民主」線上號召催票,尤其賴清德先前的「雜質說」,掀起輿論爭議,也成為藍營的宣傳素材。
王鴻薇臉書貼文:
「……『雜質說』對外是反應賴清德,剷除異己法西的思想,對內是民進黨綠共化的全面宣示,相信這是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都不能接受的思想,賴清德要化身民主之敵,相信所有他眼中的雜質,都會聚集成高牆,擋在他獨裁專政的道路之前,告訴他「我們不同意」。 今年的7月26日,就是我們站出來守護民主的日子,請大家一定要投下不同意,告訴賴清德你對他的不同意。好好告訴賴清德,什麼是民主,如何當一個正常的總統。」——2025/06/25
「什麼都要吃,輸了就翻桌,把人民當雜質。 7月26日星期六,一定要出門投票,反惡罷、護民主! #726出門投不同意」——2025/07/09
「民主,不能只剩一種聲音。 7月26日,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2025/07/12
同樣的宣傳主旋律也出現在洪孟楷的臉書貼文中:
「【惡罷不是民主,而是民進黨想當家做主!】 從年初開始惡罷鋪天蓋地、大量資源投入,這些從哪裡來,我想大家心裡有數!從背心、文宣到數次的黑函攻擊,民進黨還敢大言不慚的說公民發起? …..七月底進行投票,『不同意罷免』出來投票,真正的意義並不是只為了藍營立委,不只是為了你我個人,而是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以及讓台灣回到正軌! 」——2025/06/13
「【2350萬人,沒有人是雜質】 賴總統的雜質說引發全國譁然,這不是口誤,而是對民主精神的漠視。如果不是總統本意,為何遲到現在沒有公開道歉?如果是其本意,那新聞稿為什麼偷偷刪掉這幾個字;台灣2350萬人,都是我們的同胞,沒有人應該被當成雜質! …..無差別罷免是對民主的嘲諷,在地鄉親都看得很清楚。我一定會出來投『不同意罷免!』因為我不會棄權!守護民主路上,不能缺席。我們要的是拚經濟、拚民生、拚未來,不是政治與對立!我也再次拜託鄉親,7/26那天,一張『不同意罷免』的選票,告訴賴政府,你真的走錯路了!」——2025/06/27
而國民黨新秀羅廷瑋擅打空戰,在去年立委選舉時異軍突起,拿下臺中第六選區超過五成的票,這次大罷免也成為關注焦點。
羅廷瑋在臉書宣傳上比之前更積極「線上催票」。不過,不同於上述兩位立委常在臉書批評賴清德,以爭取票源,羅廷瑋更常把資源放在正面形象宣傳,包括過去一年的政績、提升志願役加給;並加強對臺中議題的關注,例如中火燃煤、豐原一家五口命案等。
「…… #為解決招募國軍困難與人力流動問題 我們推動《軍人待遇條例》修法,將志願役官兵的加給提升至 3萬元,希望從制度上改善待遇,穩定基層戰力,讓更多人願意投入國軍、留在國軍,這才是真正照顧部隊的做法。 支持國防,不需要口號加持,需要的是制度上的穩定與政策上的連貫。 我們相信,真正的安全來自扎實的預算、務實的改革,以及對國軍實質的照顧與支持。 7月26日,請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 國防建設需要穩定,民主政治更需要讓實事求是的人,有繼續前行的空間。請你們用「不同意罷免」這一票,終結民進黨藉由惡意罷免淪為政治工具的惡性循環。讓我們一起守住民主制度,讓台灣穩健前行。」——羅廷瑋臉書,2025/07/03
「〈我們的成績,值得被您看見〉 #拒絕抹黑 #726出來投不同意罷免 #詐欺加重三讀通過 最近豐原1家五口的案件,非常多鄉親氣憤,打來服務處希望我們修法加重詐欺刑責,其實我們都已經在去年完成修法,但一年下來數發部毫無作為!立委只能修法不能執法!數發部沒有積極稽查沒辦法處理詐欺,修法加重也沒有用!……小羅與台中其他立委,我們一步一腳印,從立法院推動法案,到地方爭取建設,逐條兌現當初的承諾。這些成果不是空談,更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信任我們、一路支持我們的鄉親,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 」——羅廷瑋臉書,2025/07/06
藍營立委行為備受檢視 親中負面形象居多
藍營立委宣傳策略各有不同,但在媒體上的形象卻都一致:負面大於正面。
王鴻薇過度親中的負面形象不斷躍上媒體版面,在公辦罷免說明會上,王鴻薇罷免案領銜人陳柏宏緊抓王鴻薇親中賣臺爭議,包括與涉共諜案的前助理林岳龍的合照、上任初期即在未向國人報備下去見中國政協主席王滬寧高官等。
而王鴻薇在說明會中,脫口而出「臺灣是一個城市」,遭綠營批評矮化臺灣,雖然王鴻薇事後澄清為口誤,將「臺北」說成「臺灣」,但相關影片仍在網路瘋傳。
此外,由國民黨立委陳永康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法》草案,被台灣經濟民主連合質疑「企圖剝奪總統國家安全事務決策權,架空國家安全會議,讓立法院染指國安決策。」而該法案連署名單中,王鴻薇、李彥秀、羅智強、洪孟楷等人皆在列,罷團直批:「從《兩岸條例》放寬、中配六改四、到離島自經區、醫療特區,現在更要奪走總統的國安指揮權,這是一條完整的統戰劇本!」
除了「親中賣台」的負面形象,立委個人爭議也不少。李彥秀今年 2 月被爆出在美國擁有上億房產卻未進行財產申報,雖然她回應:26 年前初入政壇對法規不清楚,深感歉意,也坦然面對行政裁罰。但該事件在當時不斷延燒,從美國房產爭議、美國身份到南港服務處違建等,重傷選情,雖然風波暫時平息,但在近期報導中仍時時被提及。
隨著大罷免潮升溫,候選人的一言一行都備受媒體關注。
恐受大罷免浪潮波及 這些人積極發文求關注
不同於上述備受媒體關注的人,基隆林沛祥、臺東黃建賓、新北張智倫、桃園涂權吉較少出現在新聞上,卻積極在臉書發文求關注。
尤其林沛祥、黃建賓兩人發文數都比之前立委選舉時高出許多,努力衝出聲量,不僅更積極線上催票,批評政府力度也加大;張智倫、涂權吉雖然發文數比之前少,但「線上催票」類型的貼文都比之前還多。
這四人皆是首次當選立委,且黃建賓、涂權吉上次立委選舉得票差距小,就怕在大罷免浪潮席捲下,讓這些選情冷的地區也意外衝出票數,因此積極宣傳;而基隆在去年中市長謝國樑罷免案,衝出超過五成的投票率,也為這次基隆的選情埋下未知數。


桃園、新北選情冷 資深立委低調應戰
這次桃園市,包括涂權吉在內,全區六席立委全數列入第一波的罷免名單;新北市藍營立委中,六席也有五席被推上罷免風頭。然而,同樣是直轄市,「桃園、新北」與「臺北、臺中」的選情呈現不同態勢,不僅整體氣氛較冷,媒體關注不高,候選人社群發文量也普遍偏低。
單看桃園市,連續四屆當選的呂玉玲、以及曾任五屆議員、深耕桃園多年的萬美玲,都是當地藍營的重要戰將。萬美玲不僅在 2020 年從綠營手中奪下立委席次,2024 年更以全市史上最高票成功連任。另一位資深立委魯明哲,不僅有多年議員資歷,更曾任中壢區升格前的最後一任市長。
儘管具有深厚地方實力,這些人卻選擇在罷免中低調應戰。與去年立委選舉相比,呂玉玲與魯明哲的宣傳量都砍半,萬美玲也減少了 10 篇以上的發文。

即便是連任七屆立法委員的林德福,或是 2024 年獲國民黨徵召、代表藍營拓展南部版圖的雲林縣丁學忠,也都選擇在罷免期間減少社群操作。
年輕世代大打政績牌 但整體關注度仍未見起色
不過,也有人反其道而行。同屬藍營年輕世代的廖先翔、邱若華,則選擇積極在臉書催票、打政績牌、宣傳反罷免。

身為一位理工背景出身的立法委員,我走進電影院,看這部描繪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紀錄片,不只是出於興趣,更是責任。一邊看著劇中角色的堅持與信念,我也不禁將自己投射進他們的心境之中。(廖先翔臉書,2025-07-04)
若華希望類似的在地信仰、歷史與文化活動,不只要辦,還要一年比一年更盛大,吸引更多人參與。更希望協助爭取更多中央資源,能夠挹注在地方文化保存、創造青年返鄉參與,以及鼓勵在地文化創意發展。(邱若華臉書,2025-06-29)
另外像是新聞局背景出身的葉元之,在社群策略上則與其他人不同。葉元之不走長文案路線,而是大多以一兩句口號、搭配站街頭的照片頻繁發文。宣傳主軸上,葉元之更常透過臉書曝光與藍營重要政治人物的合照或合拍影片,強化陣營連結。



兩方對決首戰!罷免結果牽動地方政治版圖、立院生態
從倒數 40 天的社群經營觀察可見,24 位藍營立委與國民黨中央齊上火線,重兵布防,就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網紅館長陳之漢都在各地協防,尤其臺北、臺中等選區情勢膠著,罷免正反雙方都不敢鬆懈。即便是掌握地方票倉的傅崐萁、賴士葆,也比去年大選更頻繁發文,火力明顯對準民進黨,選戰等級直逼立委大選。
反共護台聯盟則在昨晚舉辦「迎向成功 凱道晚會」,主辦方估約 10 萬人到場聲援罷免,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表示,今天大家站在這裡,雨這麼大都不走,「因為我們心中有愛、我們愛臺灣,今天這次的大罷免是愛臺灣與賣臺灣的對決」。
兩方對決首戰就在明天,最後結果不僅牽動地方政治版圖、立院生態改變,也是下一波罷免的風向球,這場大型的民主練習賽,考驗的正是選民的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