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的各種訊息,在世界各地傳播,猶如實際戰場的延伸,兩方都試圖影響外界對戰事的認知。俄羅斯不斷塑造烏克蘭正進行種族滅絕、美國在烏克蘭境內設生化武器研究室,以及強調其快速佔領烏克蘭各大城市;有關烏克蘭的假訊息,則傳出大量不相關事件的舊圖,宣稱為俄烏戰爭下的平民受難者,達到感性訴求。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宗翰分析,開戰前,雙方主要在塑造對自己有利的環境,俄羅斯希望開戰,就會塑造出兵的正當性,包括指稱北約軍隊不斷東擴,甚至傳出包圍俄羅斯的訊息,「俄羅斯就會說我是被威脅的一方,(北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我不得不出兵。」
烏東地區戰火已經持續 8 年,是此次戰爭的前哨戰,俄羅斯控制頓巴斯地區,並且長期釋出假訊息,不斷塑造出兵的正當性,吳宗翰舉例,包括烏東地區人民被虐待,烏克蘭政府準備以核武器攻擊當地等,「俄羅斯塑造出我們遭遇更大的威脅,所以我一定要反擊。」當這些假訊息搭配目前局勢、新聞順勢操作,達到對俄羅斯有利的成效。
而站在俄羅斯對立面的烏克蘭,則盡可能放大俄羅斯問題,以尋求外部支援。吳宗翰指出,戰爭初期烏克蘭盡可能曝光被攻擊的很慘、平民受傷、屍體等照片,達到感性訴求。
但吳宗翰也提到,戰爭演變到現在,情勢慢慢逆轉,社會凝聚力也變高,反而比較多訊息是在強調烏克蘭抵抗成功,俄羅斯軍隊一下就被打跑,「當然實際也可能有這狀況,但整個訊息成分、誇張程度,可能超出實際狀況。」
進入戰爭狀態後,「戰爭現況」成為最廣為流傳的假訊息。吳宗翰舉例,假訊息強調俄羅斯進攻迅速、強大,符合大家過去印象,同時,烏克蘭當時也確實很多城市迅速被攻擊,因此營造出烏克蘭就是如想像中的弱。
吳宗翰解釋,俄羅斯進攻的假訊息,一種是強調進攻者迅速,讓被攻擊者失去抵抗的意識;另一種則是正面說服,宣稱當地人歡迎俄軍,兩種假訊息在戰爭演變下,不斷交互使用。
但另一方面,當戰事陷入膠著,俄羅斯軍隊在哈爾科夫、基輔的入侵企圖均被擊退,假訊息仍試圖營造俄羅斯軍隊的勝利,包括宣稱俄軍已經佔領哈爾科夫、基輔市中心廣場被炸毀,甚至傳出澤倫斯基已經逃走、遭斬首的假訊息,企圖利用烏克蘭社會過去對政府的不信任,操作風向影響民心。
而在國際情勢上,隨著戰爭開打,西方各國紛紛加入制裁俄羅斯行列,從經濟、工業、運輸等面向切斷俄羅斯與世界的聯繫,甚至發表聯合聲明,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當中剔除特定的俄羅斯銀行,確保其與國際金融體系脫節。
而被外界認為親俄的中國,始終保持曖昧態度,在俄烏戰爭初期,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表決裡,中國選擇棄權,至今俄烏戰爭持續一個月,聯合國特別會議再度表決要求俄羅斯停止侵犯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國同樣選擇棄權,而非明確的表態「支持」或「不支持」。
中國國防部日前發聲明指出:「中國並未向俄國提供軍援。」但也同時呼應俄國說法,指控美國在烏克蘭進行生化武器研究,要求華府「給世界一個交代」。
中國在現實世界裡曖昧不明的態度,在假訊息建構的世界裡,呈現的卻是俄羅斯獲得中國強而有力的支持,例如中國國防部宣稱,「他們隨時準備支持俄羅斯,以防美國和北約進行軍事干預。」
此外,更有假訊息造謠西方國家退出北約、美國演員史蒂文·西格爾(Steven Seagal)加入俄羅斯軍隊等。
「戰爭假訊息配合認知作戰,對進攻者有較大成功的可能性。」吳宗翰表示,俄羅斯長期進行認知作戰,最終目的就是塑造對攻擊者有利的環境,包括利用分化、強化對某些事情的認知,讓該社會分崩離析。
「俄羅斯塑造出兵的理由,不是現在才開始,早在 2014 年烏東地區情勢緊張,(假訊息)就一直存在。」吳宗翰表示,烏東獨立地區長期被俄羅斯高度控制,當地很多假訊息內容,包括美國將幫助烏克蘭攻擊烏東地區、烏克蘭政府屠殺當地人、烏克蘭政府準備以核武器攻打烏東等。
他進一步解釋,烏克蘭社會存在嚴重分歧,包括烏克蘭人及俄語裔人之間的激烈對抗,在 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的例子中,俄羅斯製造兩者的對立,將俄語裔人對俄羅斯的親近感,轉化為政治支持,演變成克里米亞 97% 民眾贊成「脫烏入俄」的公投,俄羅斯成功併吞克里米亞。
不過,吳宗翰認為,俄羅斯長期對烏克蘭進行認知作戰、分化社會,在 2014 年爭奪克里米亞半島中獲得成功;但在此次俄烏戰爭裡,「分化反而不是重點,或說沒有達到俄羅斯要的效果。」
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烏東地區進行同樣的分化操作,但不同的地方在於,俄羅斯有別過往在旁邊煽動的角色,而是直接開戰,成為攻擊的一方,「一旦進入戰爭後,是很直接的死傷問題,你應該直接攻打(親近西方的)西烏、首都,但實際上親俄的城市,哈爾科夫、敖德薩等,都被打得很慘,這種演變下,分化起不了作用,平民實際感受就是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
俄羅斯不僅沒達到分化烏克蘭社會的目的,甚至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支持率也節節攀升。澤倫斯基當選初期獲得 7 成的支持率,卻一度因為社會改革不力,在擔任總統不到一年時,就有 62% 的民眾不希望他競選連任。
吳宗翰認為,即便俄羅斯操作假訊息,破壞人民對烏克蘭政府的信任感,或許開戰前有某種程度的成功,「但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政府回應得很好,反而增加社會凝聚力,所以(俄羅斯認知操作)可以算是失敗。」
除了同樣的假訊息文本在全世界傳播,各地也會因為不同的「民情」傳播只有該地方獨有的假訊息,「每個地方因應不同需求,擷取事件當中不同成分,重新改造成他想要的東西,利用假訊息,成為國內政治操作手段。」吳宗翰指出。
從 IFCN 的事實查核報告資料庫中可以發現,此次俄烏戰爭在臺灣流傳、與國際重複的假訊息約佔六成;而臺灣獨有的假訊息佔了四成。吳宗翰分析,流傳於臺灣的戰爭假訊息,很大一部分從中國媒體報導、微信、抖音轉載而來,「當有人刻意轉進臺灣,一定是針對臺灣社會想講什麼,包括『疑美論』。」
從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布的假訊息查核報告裡,可看出在國際間流傳的俄烏戰爭假訊息,轉進臺灣時,在訊息操作上更符合臺灣社會脈絡。「對我們來說有兩個戰場,一個是全球的戰場,一個是中文世界的戰場。」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觀察,臺灣流傳的假訊息會利用國際流傳的素材,加一句中文的傳言,轉而攻擊國內政治人物。
她舉例,國際流傳的假訊息影片著重戰爭慘況,傳遞反戰、支持烏克蘭訴求;但到中文語境後,變成:「我們不要再抗中保臺了,看看烏克蘭的下場!」;烏克蘭官員貪生怕死逃走的假訊息,流到中文世界後,變成:「看看蔡英文這些抗中保臺的官員,也會像烏克蘭的官員一樣逃走。」
同樣類型的假訊息,還包括利用烏克蘭車隊遭俄羅斯襲擊的假訊息,宣稱:「不要不知死活地一天到晚喊打喊殺地搞臺獨,刺激中共,否則一旦戰爭開打,下場也將像烏克蘭士兵一樣悲慘。」或是批評美國:「地球上只要有戰爭,邪惡美帝就是第一贏家!沒有戰爭也要製造國際危機,挑起戰爭。」
即便部分訊息內容並未直接提及國內情勢,但吳宗翰認為,假訊息的選擇就已經在影射臺灣狀況,「烏俄戰爭這麼多事情,為什麼特別講澤倫斯基跑走?從操作者挑出的特別事件,其實在影射一旦國內發生戰爭,政府可能也會跑走。」
不過,他強調,假訊息流傳背後目的複雜,包括誤傳、單純反戰、蹭流量,戰爭進行到現在,其實還難以分辨假訊息散播者的背後用意,但當許多訊息從中國轉載而來,當然不能排除有人透過這渠道,企圖影響臺灣社會民心,甚至藉機打擊臺灣人對美國的信任。
俄烏戰爭仍未停歇,假訊息持續流竄各地,混淆外界認知,甚至企圖在臺灣另闢戰場,當真相晦暗不明,假訊息就有機可趁,成為燎原的星火,讓戰火煙硝不息。
在混沌不明的戰事下,你能分辨真偽嗎?不如透過測驗來檢視,你是不是也受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