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社群平臺上的俄烏戰爭:美國也有責任?臺灣最在意中國威脅?

社群平臺上的俄烏戰爭:美國也有責任?臺灣最在意中國威脅?

閱讀時間 13 分鐘

報導重點摘要

  • Twitter 上有關俄烏戰爭共 900 多萬筆的討論中,泰半的熱門推文支持烏克蘭抗俄;而烏克蘭官方也積極在社群媒體上塑造「捍衛國土」的勇敢形象,並積極爭取國際支持。
  • 除了參戰的兩方,美國也成為全球網友的「問責對象」。
  • 臺灣 Facebook 使用者熱議的話題和中國的威脅密切相關,不同政治立場的網友皆認為政府應該加強軍事實力,但彼此認定的外交和國防政策方向卻大不相同。
  • 從各個時間的熱門貼文看來,批評國民黨與提倡疑美論者的聲量,整體而言高於質疑執政黨的說法。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發動「特殊軍事行動」,一場熱戰便在烏克蘭的境內四處爆發。然而,網際網路的戰場其實早就開始,舉凡討論烏克蘭邊境撤離的難民、運動員和平民加入武裝行動,遭波及而殉職的戰地記者⋯⋯等等,光是俄烏戰爭開戰第一週,社群平臺 Twitter 上就有來自全球各地近千萬筆的推文討論。
為了瞭解全世界網友如何評價這場戰役,READr 蒐集開戰一週內 Twitter 上有關俄烏戰爭 900 萬多筆的推文(不含轉推),從中發現:比起實際戰況,更多討論集中在批判俄國的「入侵、侵略」行為,甚至將普丁的行動與納粹相提並論;而烏克蘭官方也沒有在網路的戰場上缺席,積極喊話要求各國加入反抗俄國,更直言批評俄羅斯是「騙子」。
此外,也有人將討論聚焦在美國政治,除了提及川普遭彈劾的「施壓烏克蘭案」,也批評現任美國總統拜登未能及時阻止戰爭爆發。
無獨有偶,聚焦「美國角色」的討論也發生在臺灣。READr 同時從 Facebook 上蒐集超過兩萬筆關於俄烏戰爭公開的粉絲頁貼文,發現這場戰事讓臺灣網路社群再次點燃「中國可能武力犯臺」的危機意識,多數網友對於屆時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臺灣一事持續論戰。
我們也發現不同政治立場的網友同聲疾呼政府應強化軍事實力,但彼此認定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卻出現嚴重的分歧。

推特上的俄烏戰爭 多數推文支持「援烏抗俄」

時間回到戰事第一天,2 月 24 日俄羅斯開戰後,當天在 Twitter 就有至少 233 萬多筆的相關討論。
「烏克蘭!我今天早上 5 點由於爆炸聲醒來。讓我告訴你,這是我生命中最可怕的時刻之一。人們絕對沒有理由死在這裡。平民。俄羅斯攻擊了房屋,醫院,商店等更多地方。」——daria(原文連結
烏克蘭人 Daria 所寫下的這篇推文,反映了難民受戰事牽連的心境,首日獲得超過 13 萬次轉推。Daria 的心聲不是唯一的例子,光是開戰首日就有 130 篇推文超過一萬次的轉推,其中 40% 提及戰況。
戰爭初期,有四分之一的熱門推文關於網友們對戰爭的意見或情緒。大多數推文認定俄國出兵屬於「入侵、侵略」行為,不同於普丁自認的「正當性」;提及戰況時,也常用「可怕」、「野蠻」、「血腥」等形容詞,甚至有人以「納粹」比喻俄國的侵略行為。
戰爭相關的討論中,也有不少烏克蘭城市被俄軍「轟炸、砲擊」的戰況描述,例如 2 月 24 日烏克蘭 Ivano-Frankivsk 機場襲擊案,或是 25 日位於黑海的蛇島被攻佔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從初期的熱門推文來看,整體呈現一派同仇敵愾、共同譴責俄國發動戰爭的行為。近三成五的主題是關於「支援烏克蘭的訴求或行動」,包括來自外國政府支援的「戰機」,還有民間發起的反戰示威和「抗議」。
而在這批熱門推文的資料中,幾乎沒有發現親俄派的討論,可能與俄烏戰爭爆發後,Twitter 宣布「標記官媒、禁廣告、降低演算推薦度」等措施有關;且從 2 月底起,俄羅斯也逐步限制境內對社群論壇的存取權。
uksm_01
內文翻譯:姑息主義沒有奏效。葉爾辛(註: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和普丁和平抗議,北約無論如何都擴大了。俄羅斯不斷表示,烏克蘭需要遵守明斯克二號協議(註:2014 年烏俄的停火協議,烏承認東南部兩州的自治權),不加入北約,否則會發生戰爭。享受你的後果。(親俄派推文)
至於「挺烏」的熱門推文中,有捐款連結的資訊整理、給疏散者的救援站點指引、也有人發起「在 Airbnb 上只訂不住」的援助行動,提供難民作為臨時住所。
另外還有跨國的非營利組織前往救助,像過去前往海地震後災區、曾爆發 COVID-19 群聚案的日本鑽石公主號等地進行人道救援的「世界中央廚房」,日前也到烏克蘭西部大城利沃夫(Lviv)援助難民。
「全世界的人,來自烏克蘭邊境的報告! 這是 @WCKitchen 提供熱食的地方之一。 今晚氣溫低於零度,我遇到了這麼多難民,逃離的家庭和 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會盡力不讓他們失望! https://t.co/YiEemUfLlC 」——公益組織《世界中央廚房》創辦人、西班牙名廚 José Andrés(原文連結
在援助行動的聲浪中,各國的官方帳號並沒有缺席。例如美國總統拜登在 G7 會議向各國提出對俄羅斯的制裁,斯洛伐克、德國、瑞典、歐盟等國也在 Twitter 上宣布將提供軍事援助,而與烏克蘭接壤的國家如波蘭,也協助庇護、撤離難民。

美國也有錯? 全球網友批拜登:未阻止戰爭發生

在熱門推特中也可以看到,隨著戰事展開,烏克蘭官方除了在 Twitter 上更新戰事資訊,也不斷透過社群媒體強化烏克蘭人捍衛國家的英雄形象,像是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就稱:「恐嚇烏克蘭是魯莽的,不可能打垮我們的防守軍,更不可能讓基輔放下武器⋯⋯」
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也公開推文向 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徵求「星鏈(starlink)」網路服務支援,馬斯克不久即響應其需求,後續更在與澤倫斯基通話後,加碼送出一批額外接收器支援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不時分享援助資訊,並與他國的政治人物互動,更新會談或制裁動態;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也在其推特上表示:「我要求世界:完全孤立俄羅斯,驅逐大使,禁運石油,破壞其經濟。 阻止俄羅斯戰爭罪犯!」,試圖鞏固「烏克蘭不會輸(We Will Not Fall)」的形象。
烏克蘭不僅要求各國參與制裁行動,還在推特上喊出不少如「stop Putin !」、「hey, let’s demand @Twitter to remove @Russia from here」等行動口號,庫列巴更曾在 Twitter 上厲聲批評俄羅斯是「騙子、納粹」。
有趣的是,網友除了批評發動戰爭的俄羅斯,美國也成了社群平臺上經常被問責的對象。
「如果拜登長官/北約乾脆地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的正當安全擔憂,這場戰爭和苦難本來可以很容易避免⋯⋯。」——美國前眾議員 Tulsi Gabbard (原文連結
「⋯⋯拜登未能解決「俄烏危機」 ,我們做到了,喬!」——印度社運份子 Anshul Saxena(原文連結
「⋯⋯自二戰以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入侵。 共和黨人正在支持俄羅斯人。」——美國民主黨員 Eric Michael Swalwell(原文連結
從這幾則熱門推文中可以看出,「美國角色」也被視為俄烏戰爭的關鍵之一,無論是共和黨還是出自民主黨的拜登都被問責,甚至連前總統川普的親俄傾向、以及其在 2020 總統大選前「施壓烏克蘭遭彈劾」一案也被拿出來鞭笞。
一名美國的歷史學者兼記者格瑞特‧格拉夫(Garrett M. Graff)在他的推特上表示:「從俄羅斯影響 2016 年美國大選到今天對烏克蘭的新入侵,⋯⋯俄羅斯因川普當選而引發的混亂削弱了我們,以至於普丁對入侵歐洲充滿信心。
綜觀推特上的熱門討論,不難看出俄烏戰爭的背後,除了歐陸國土的主權問題,更牽涉到全球政治關係的彼此角力;而跨國社群 Twitter 上的針鋒相對,呈現了全球民眾意見紛呈的縮影。
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火不只在以歐美使用者為主的 Twitter 上燃燒,距離 8000 公里之外的臺灣網路社群同樣熱烈。

臺灣網友眼中的俄烏戰爭:如何因應中國的武力侵犯?

臺灣主要使用的網路社群是 Facebook,READr 從 2 月 24 日臺灣出現第一篇談及普丁宣布對烏克蘭發動「特殊軍事行動」的文章開始,解析戰爭首週的貼文,一窺網友如何評論戰事,多數人又關注哪些事件。
結果顯示,除了聲援烏克蘭,臺灣 Facebook 網友熱議的主題,始終和中國的威脅密切相關。
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過去簽署的和平協議內容、美國近期展現的態度、西方國家提供的援助手段,都讓「臺灣是不是下一個烏克蘭?中國會不會成為俄羅斯?」相關辯論的熱度持續不墜。
如果以 6 個小時為時間區間,更細緻分析熱門貼文,可以發現臺灣網友還是比較熱衷於討論「對於臺灣本身的影響」。
例如呼籲臺灣應該借鏡烏克蘭,提升國防能力;或是加強和大國的交流,才能在國際政治的博弈中生存。且此類型的評論立場不分藍綠(貼文的粉絲專頁可以看出明顯的黨派支持傾向),可見大部分網友從俄烏戰爭望見的,是臺灣隨時可能被中國武力侵犯的危機。
普丁 2 月 24 日宣告開戰不久,臺灣即有媒體在粉絲頁引述美國前總統川普兩天前受訪的內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像是雙胞胎姊妹,在烏克蘭災難之後,下一個就是臺灣。」此後,這些以政治評論為主的粉絲頁立場涇渭分明,強調兩岸若發生戰事,美國絕不會出兵,臺灣的外交重心應著力於修復與中國的關係,避免發生衝突。
舉例來說,粉絲頁「韓黑父母不崩潰」率先拋出疑美論,稱烏克蘭富產糧食、石油和煤炭,也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樞紐,美國連烏克蘭都不出兵防護,更別說要保護臺灣。該篇貼文獲得超過 1200 個讚、逾 195 次分享。
另一方則認為臺灣的戰略位置更重要,不該將之類比為烏克蘭,而且為了加強國防實力,軍購勢在必行,因此應延續現行的外交政策。像是粉絲頁「鬼才阿水」 po 文指出,借鏡烏克蘭經驗,臺灣應該要有戰爭隨時會發生的覺悟,並強化自己的防衛能力。有超過 1700 名網友按讚。
他特別批評部分人士提倡投降失敗主義,「那些不斷想要弱化國防,甚至阻止軍購與抵制充實國軍戰力的,我一率都當成叛國賊來看。」

政治人物也參戰 對俄烏、中臺議題表態

民間的意見交鋒逐漸升溫成執政黨與在野黨的輿論戰場。如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接連質疑美國應對態度消極,立委溫玉霞首先批評西方國家聲稱支持烏克蘭,發生戰爭時卻毫無作為;立委林為洲稱如果兩岸真的打仗,美國會不會出手幫忙還是未知數;朱立倫、連勝文、趙少康等人陸續發表意見,認為西方大國的支持沒有實質效益,和大國周旋不該製造衝突,而是發展和平關係。
另一方面,民進黨政治人物蘇貞昌、黃偉哲、劉建國等人發文澄清烏克蘭和臺灣地緣戰略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國際供應鏈重要性不同,「今日烏克蘭不等於明日台灣」,並視之為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
立委邱志偉則提到,烏俄過去曾簽署「明斯克協議」如今卻被普丁單方面認定失效,「等同於提醒臺灣,若妄想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無疑是與虎謀皮,是陷臺灣於險境,絕不能搬上檯面討論。」
從各個時間的熱門貼文看來,批評國民黨與提倡疑美論者的聲量,整體而言高於質疑執政黨的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對美國在俄烏戰爭的立場抱持同情,認為其雖然沒有出兵,但已經提供實質資源和武器給烏克蘭,並對俄羅斯施加嚴峻的經濟制裁。
質疑執政黨及其擁護者的主要論述,除了批判美國態度保守外,也批評蔡政府再三強調要抗中保臺,但實際上提升國防實力的手段卻很有限,並譏諷綠營新生代林飛帆、林昶佐等人說得一口「愛臺護烏克蘭」,卻從來沒當過兵。
被臺灣網友視為「下一個俄羅斯」的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舉動也成為焦點。熱門貼文中部分聚焦在中國的尷尬處境:因為中國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及領土完整,卻又與俄羅斯外交關係良好,如果中國改口支持普丁的行動,甚至承認烏克蘭東部「頓內茨克」、「盧甘斯克」自治區獨立,反而會與中國對臺灣的主張相互矛盾。
另外一個議論的熱點是有中國網友於戰爭初期發布的爭議言論,例如「提供空房收容烏克蘭 18-24 歲的女孩子避免戰爭的傷害」、「本人出於人道主義原則,自願收入 1-2 名俄羅斯或烏克蘭同胞,要求 18-26 周歲,女性,相貌端正」等,並嘲笑烏克蘭會被侵略是咎由自取,不但在微博遭抨擊,還有人以俄文轉發到 Twitter,引發軒然大波。

中國因素之外 臺灣網友還關心什麼?

隨著戰事的推進,臺灣網友除了爭論該如何面對中國的威脅之外,同時也緊盯世界各國的行動。比較戰爭首週貼文數變化和熱門貼文內容,可以發現 2 月 25 日出現第一波高峰,話題包括最新的戰事資訊、烏克蘭和俄羅斯過往歷史的恩怨情仇分析,以及臺灣如何借鏡烏克蘭經驗。
第二波高峰則落在 3 月 1 日,討論重點在瑞士打破 1815 年至今的中立國身份,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及烏克蘭申請加入歐盟。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指派的跨黨派資深訪團同日抵達臺灣,也有不少網友議論,這是拜登政府在俄國侵略烏克蘭之際表達對臺灣支持的方式,藉此回應國民黨與提倡疑美論者。
至於 3 月 3 日與烏克蘭相關的討論顯著減少,則是因為當天全臺發生大停電,不過 Facebook 上仍出現不少評論以烏克蘭的情形譏諷蔡政府,像是「基輔都沒被斷電,台灣斷了,Again。」、「臺北大停電 烏克蘭有電 四個不同意 有沒更有力😂😂 歡喜選甘願受」、「烏克蘭還有電,但台灣已經沒電了⋯」等等。
我們進一步分析各個時間區間熱門貼文的類型,俄烏戰爭一開始時,多數討論都與臺灣有關;2 月 26 日之後,「俄烏戰爭立場相關」的貼文數量出現一波高峰,細究內容,可以發現聲援烏克蘭的文章仍佔多數,但陸續出現批評其親美、鎮壓國內民眾的貼文。
舉例來說,輿論出現「烏克蘭是納粹」的批判,以媒體人黃智賢的貼文討論度最高,她聲稱「烏克蘭出兵鎮壓烏東地區,扶持新納粹,並洗腦、壓迫國內的親俄人民,成為歐洲最貪污腐敗的國家,難道臺灣要走烏克蘭的路嗎?」該篇文章有超過 3400 多則留言、累積 1600 多個分享。
部分粉絲頁也開始評論烏克蘭和中國過往良好的關係,例如:「這幾年中解放軍在海軍實力大躍進,就有兩個和烏克蘭有關。一是把瓦良格號賣給中共,後來改裝成遼寧號。二是賣野牛級氣墊船給中共,而且授權他們生產,解放軍因此擁有大型登陸氣墊船隊,還藉由取得技術,改善了他們的野馬級登陸氣墊船。航艦和氣墊船,都是攻台大殺器。」
饒富興味的是,大部分批判烏克蘭的貼文結論,都提及「臺灣是否要和烏克蘭同一陣線?」,似乎在暗示臺灣別重蹈烏克蘭覆轍。
此外,也有熱門貼文同情普丁的處境,並批評美國的北約東擴政策,例如有粉絲團指出,「這不過是一場美國人的自私而引發的戰爭,臺灣都受不了大陸在沿海佈置飛彈,俄羅斯怎能忍受門口被放導彈? 將心比心你會知道,這場戰爭其實可以結束的快,只要美國什麼都不做!」
即使美國在俄烏戰爭初始就言明不會出兵烏克蘭,但從歐美到臺灣社群平臺的討論焦點看來,不論是議論其政治人物的責任、是否該阻止戰爭爆發,或是其在歐洲部署的軍事資源,美國儼然是隱形的第三個參戰方,一舉一動都牽動世界局勢;而對臺灣來說,美國與中國更是兩股互不相容的勢力,身處其中只能竭力尋求小國的生存空間。
對臺灣而言,俄烏戰爭或許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其遭強權環繞,不得喘息的命運,而每個人從鏡子裡看到的臺灣未來都不大相同。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引用資料

一、Twitter 推特貼文資料
這篇報導透過 Twitter API 搜尋 2 月 24 日 至 3 月 3 日,包含「Ukraine、Ukrainian、Kiev、Kyiv」 以上任一關鍵字的原始推文(不含轉推),其中部分資料則由政治大學鄭宇君團隊提供。另外由於 API 有抓取時段限制,部分時段資料缺失(2 月 25 日 01:44 UTC 至 26 日 04:29 UTC 及 28 日 11:06 至 21:00 UTC),總共蒐集到 9,059,898 則推文。 另外,此篇報導使用的 Twitter 資料所定義的熱門推文相關分析,是以轉推(retweet)次數破萬為標準,篩選出共 401 篇文章,進行人工標記與分析。
二、Facebook Crowdtangle 資料
這篇報導透過 Facebook 內容數據分析工具 Crowdtangle 搜集自臺灣時間 2 月 24 日起,Facebook 出現第一篇談及普丁宣布對烏克蘭發動「特殊軍事行動」的文章,至 3 月 3 日、為期一週的貼文,關鍵字包含「烏克蘭、俄羅斯、基輔、烏俄戰爭」,共 29773 則。 我們以 6 個小時為一個時間區間,分析總數 31 個時間區間的前 10 大熱門貼文,總數 310 則,依照貼文內容的主題,每則貼文標註一個以上的標籤,以觀察輿論的變化。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