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公投案正反意見發表會在 12 月 2 日登場,READr 同樣整理了懶人包圖卡,並與鄉民共筆逐字稿。讀者也可以透過 pol.is 互動工具,找出你和大眾的公投共識。
看完整逐字稿或參與共筆:https://hackmd.io/@readr/referendum2021
第 17 案【核四重啟】核四安全、空汙議題惹雙方激辯 苗博雅嗆:核四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失敗投資

正方代表、公投領銜人黃士修稱「核四公投是安全核廢和殺人空汙的對決」,反核的代價是空汙得肺腺癌,並稱在民進黨的政治操作之下,媒體版面很少討論空汙。
而反方代表、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也回應,沒有核四狀況下,中火 2036 年也會全部關掉,並且強調核四亂蓋,已經損失 3000 億,從成本、效益面來看,不該再繼續加碼,不該繼續讓幾百、幾千億的納稅錢丟入這錢坑。








第 18 案【萊豬進口】醫師戰醫師,正方強調目前有新研究未能定論萊豬毒性,反方嘆談毒務必談劑量

今天是「萊豬進口」的第四場發表會,正方是曾任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的蘇偉碩;反方是台大毒理學研究所、腎臟科醫師姜至剛。
蘇偉碩提出泰國、歐盟被貿易制裁並非因為萊豬的論述請民眾安心投票,更提出多項研究指出有太多新的證據證明萊克多巴胺的影響未明,為了不讓下一個狂牛症產生,台灣應該更加審慎看待。更呼籲大家投下同意票,先阻擋既成的萊豬進口政策,等嚴謹研究確認對人體無害之後再進口也不遲。
姜至剛則不斷強調,談毒要談劑量,已經證實台灣進口的美國豬量少,再怎麼吃都不可能吃超過容許量。也比喻若忽略劑量,醫生開藥就等於是在開毒給病人。













第 19 案【公投綁大選】到底是政治鬥爭還是經濟考量?

正方代表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包正豪指出,公投綁大選能夠省下 4 億經費,完全是經濟考量;而反方代表知名律師洪偉勝則提出,若藉由公投拚選舉,造成選前公投大量增加,只是多增加社會成本,甚至導致邊投票邊開票的亂象。
包正豪強調,臺灣公投已有 17 年歷程,經過各種公投案,「 17 年代表一個剛出生的小孩,長大到要進入大學,所以對我們而言,臺灣民眾不笨,對公投熟悉。」
洪偉勝則說明過去公投綁大選的歷史,主要是因為在鳥籠公投下,公投門檻高,但如今公投不再是臺灣人民不可能的任務,不需要通過公投綁大選來衝高投票率,應該決定每兩年固定的時間來辦理公投,「讓公投歸公投,大選歸大選。」









第 20 案【珍愛藻礁】臺灣的永續方向:共榮可行嗎?

今日的正方代表是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對上反方代表臺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退休教授、現經濟部核能發電後段基金管理會委員謝志誠。
正方代表劉月梅首先以過去作為生物老師的經驗與故事,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而 #大潭藻礁生態全球少有應好好保護。反方代表謝志誠則回應,外推方案已降低對藻礁影響,遷址台北港的作法可能造成更大傷害,而三接若未如期達成恐衝擊北部供電。
劉月梅更提到,永續不應只是口號,應有實際指標與做法。過去臺灣能在防疫拿下好成績,但永續與國際的 SDGs 行動上卻不明顯。她更質疑,從環評時經濟部提出的迴避方案,到公投二階連署提外推方案,「是不是代表政府對於我們海洋的藻礁生態,沒有一個永續的方法,也沒有一個真正守護的目標呢?」
謝志誠則指出提案方過去有過的三大質疑,並一一回應:為何不遷址台北港、外推方案會不會有漂沙問題,以及凸堤效應破壞生態。他更指出藻礁問題早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已被劃設,現已大幅降低開發面積,呼籲「放下執著跟政治的對立,審慎思考三接何去何從。」







引用資料
看完整逐字稿、共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