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r 在去年(2019)獲選 Google News Initiative (GNI) 主導的 Design Accelerator 計劃(暫翻:新創媒體育成工作坊),在過程中我們學習了設計思考以及數據產品開發的架構方法(如果有興趣知道細節,可以看看之前的筆記:Google 新創媒體育成工作坊心得(上):設計思考能吃嗎?設計衝刺怎麼跑?以及Google 新創媒體育成工作坊心得(下):申請方式、QA、心得)
而在近一年的規劃、測試、打掉重練後,終於完成了 READr 3.0 改版。在此與大家分享,我們為什麼選擇開發這些功能,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製作方向介紹
在改版企劃一開始時,我們定義出一個積極參與協作的「使用者」:想要台灣變更好的研究者奕如。而在做使用者研究時發現,我們大宗的使用者其實並不是主動參與的奕如,而是潛水關注 READr 文章,熱愛數據新聞的浩宇(這兩個名字都是我們自己取的,並非指涉特定人)。
定義出我們的目標使用者後,我們也討論出這次改版想要達成的目標:「讓獲取資訊變得簡單愉悅」。因此我們便需要思考,如何讓奕如簡單找到參與資訊,無痛進行參與;以及如何讓浩宇簡單找到資訊,簡單吸收,獲得喜悅。
如何找到方向,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從目前的使用者旅程開始,思考每個環節中,有哪些是我們可以優化的。

這也是你的痛點嗎?
仔細觀察使用者旅程後,我們找出卡卡的地方,並加以調整:
- 找不到閱讀標的
- 過去使用者閱讀文章要先找專題點進後才能找到文章 → 調整為直接可以從首頁點到文章(功能已上線,見下圖)

- 無法掌握閱讀成本
- READr 文章篇幅通常較長,使用者有時會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讀完 → 新增閱讀進度讓你有所掌握(功能已上線,見下圖)

- 找不到協作標的
- 在過去頁面上,無法直接看到有哪些協作可以參與,多要透過朋友分享或是進到專題才知道 → 首頁加上協作列表,讓奕如一目瞭然。

我們想跟你再靠近一點
除了發現既有的痛點外,我們也想和讀者們再親近一些。
- 整體視覺調整
- 我們調整 READr 的視覺感,以前想要給你一種酷、專業感,現在我們想和你更親近一點,活潑可愛地在你身邊。
- 功能牆與協作心得展示
- 獻給長期參與協作的讀者們,因為有你們的參與,才有報導的資料來源,在首頁上列出你的名字與心得以示感謝!

- 資料作品搶先看
- 我們知道你對資料很有興趣,在首頁特別開立了「開放資料庫」讓你一覽有哪些數據和相關作品。如果你有參與開放資料,請分享給我們,一定要讓大家看到的啊!

- 你說,我們聽
- 我們知道你閱讀得很仔細,想邀請你評分與提供建議,幫助我們調整產生更好的文章

一些我們也不確定你會不會喜歡的功能陸續開發中,像是計算你閱讀了這篇閱讀多少文字,每個字閱讀多久(即將上線),和作者互動的功能等等,同時也將嘗試線上直播,多一點互動。
寫在最後
很謝謝 Google 與 Echos 團隊的 Juliana、Paolo,一起經歷調整,在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如何快速試錯與迭代;如何判斷哪些功能適合立即提供給使用者測試,哪些適合直接放到正式版本看長期效果;如何一次又一次的看使用者旅程找到可以調整的地方;如何設定驗收成效的指標並加以調整。最後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如何有自信與大膽的做出突破。
喜歡或是不喜歡都幫我評個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