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芝提到,然而今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決議,卻是直接加總所有金額,恐出現重複刪減、刪減數超過預算數的情況,兩院對此沒有共識。
前立委、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過去曾參與預算案審議,她解釋,這次總預算案在各委員會審查完共刪減約 67 億(上段列點 B);進到院會後,先於 1 月 17 日決議通刪中央各機關預算約 939 億(上段列點 A),1 月 21 日處理個別提案時,再表決通過刪減約 1069 億(上段列點 C)。依慣例,三筆金額應該會相互包含,不過這次的立法院宣讀內容是加總三個刪減數,總額達 2075 億,創史上最高紀錄。
王婉諭表示,根據主計總處估算,通刪提案列出來的項目包含國外旅費、水電費、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等,只夠刪 301 億,「第一個爭議點就來了:剩下的 638 億(編按:通刪上限 939 億-通刪提案所列項目總刪減數 301億),到底要合併算入院會提案刪除的 1069 億裡面,還是另外找項目來刪?」
圖說:主計總處估算,除最後一條「刪減數未達 939 億…」以外,其餘項目刪減金額為 301 億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過去的共識都是合併計算,因此主計總處不需要另外找項目補足,但立法院此次處理有別以往,三讀宣讀內容未說明刪除的項目與數額,也沒解釋牽涉到統刪的數額應該怎麼計算。她強調,雖然立法院尚未送交審查報告,但 114 年度總預算是從今年 1 月 1 號開始計算,各部會的主計單位已按照媒體報導及立院宣讀內容,要求停止動支相關預算,對政府運作造成實質影響。
不過,民眾黨立院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認為,過往在審議總預算時,主計總處和立法院合作密切,但這次據他的了解,主計總處不再提供預算細目給立法院。他強調,主計總處是最了解各部會每一筆預算的單位,「如今因為政府不滿在野黨,就把責任推給立法院,破壞長久建立起來的慣例。就算真的算不出來,也要跟我們說啊,請民進黨換個立場想,如果以後在野黨執政這樣搞,他們能接受嗎?」
「主計總處是行政院捍衛預算的單位,怎麼會讓你(立法院)空白授權,自砍 5、600 億?天下有這種道理嗎?」吳思瑤表示,在野黨不管提案間的扞格,恣意惡砍總預算,再要求主計總處提出項目補足金額,「主計總處應該是依據總預算案的具體結論,來看各個部會能怎麼樣來配合,我覺得現在主計總處也處於一個愛莫能助的狀況,他們不是不想幫忙,是幫不了。」
為什麼今年行政院和在野黨對於總預算刪減數的上限,會出現這麼大的歧異?王婉諭解釋,在過去,總預算案審議流程到了「黨團協商階段」,各黨會做出刪減總金額的共識,之後通刪金額、委員會決議刪減額、院會個別提案刪減額就會以此為「天花板」,透過「大包小」、「併案處理」等方式,確保同一筆項目不會被重複刪減、凍結;然而這次的審查過程,並沒有在黨團協商期間討論刪減上限。
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強調,自 1997 年以來,立法院即對總預算採「通案刪減」作法,以撙節支出,精簡浮編。過去民進黨在國會掌握多數,總預算年年成長,通刪流於虛應故事。這次立法院決議通刪 939 億,只是減少浮濫預算的「樓地板」,而非「天花板」。通刪預算與各委員會、院會決議刪減的預算,彼此並無扞格,行政院本來就該自行補足差額。
「萬年柯總召就不願意協商,一開場就開始講古,無從實質談起。」張啓楷還原黨團協商的過程,稱柯建銘頻頻冗長發言,用杯葛的方式阻止會議進行,「以前就是大家很理性的坐下來,各黨提出刪除、凍結的幅度,然後一起做出決定,有爭議的提案才拿到院會表決,但今年民進黨自己破壞了遊戲規則。」張啓楷表示,民進黨倒果為因,在野黨不願總預算案繼續卡關,只好全數交由表決決議。
吳思瑤則反擊,總召柯建銘一直嘗試在黨團協商階段定出刪減數的「天花板」,再依各黨的建議或個別堅持去做調整,這也是往年正規的處理模式;然而今年在野黨黨鞭欠缺協商預算的經驗、又自恃有人數表決優勢,再加上院長韓國瑜也不理解協商如何運作,最終跳過實質協商,才導致於今天到現在還算不出預算刪減、凍結金額的惡果。
除了行政、立法對總刪金額的認定差異,總預算審議在黨團協商階段未實質討論,恐怕還會導致同一筆項目的預算遭重複刪減、凍結。王婉諭解釋,過去在委員會、黨團協商時,針對同一項預算的刪減、凍結案,會透過討論溝通,把類似的案件、目的,合併到一個案子裡,或是協商出統一的刪減、凍結金額,以避免重複提案。
但今年所有在黨團協商階段提出的案子,由於黨團協商時沒有處理,全數進到院會表決,「院會是不會處理溝通、討論、來回併案的,所以同一個條目的預算沒有確認到底被刪減、凍結了幾次;再加上通刪的數額,有些預算搞不好直接變成負的,或者已經沒預算,卻還有凍結的情況。」王婉諭作結。
總統賴清德 2 月 10 日召開邀請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針對總預算案僵局未解,韓國瑜會後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不要提出中央政府總預算的覆議案,希望在不提覆議的前提之下,找到一條可行的路,例如改用追加減預算的方式處理。
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表示,韓國瑜的意思是指在總預算案送出立法院、且行政院不提覆議的話,若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之處,可提追加預算或送報告要求解凍,韓國瑜會為此召集朝野開會討論。王鴻薇說,韓國瑜已釋出最大善意,也是依法召開朝野協商,國民黨團將會支持。
羅智強則補充,總預算既已完成審查,行政院完全可以透過追加預算,向立法院提出合理訴求。行政院執意要創憲政首例對總預算案提出覆議,將形同挑戰國會的預算審議權,視立法院的監督職責如虛設。
「預算追加減有前例可循,但行政院對總預算案提覆議案可是前所未見,希望行政院不要去創這個惡例。」張啓楷說,2006 年陳水扁執政期間,時任行政院長謝長廷一度欲針對總預算案提出覆議,最終被陳水扁勸退,主因就是其擔心會破壞朝野和諧,最終由繼任院長蘇貞昌出面協調,化解困局,希望賴清德政府能記取歷史教訓,考慮韓國瑜的善意。
吳思瑤則肯定韓國瑜願意聆聽,並公開承認自己願意協調並支持追加減預算,這無疑是對立法院刪減過度的肯認。但從法律面來講,追加預算程序還要費時兩、三個月,緩不濟急,唯一方式就是行政院提出覆議案,她強調覆議案是《憲法》賦予最具可行性的救濟方式,不是要立法院全盤照收,而是做出調整,重新檢視這些不合理的刪減與凍結。
不過,卓榮泰昨天表示,主計總處已列出總預算案 12 項窒礙難行之處,包括刪減總數未宣讀且兜不攏,歲出數額混亂有爭議、部分刪減提案的刪減數已逾原編預算案數,超刪 7191 萬 3000 元、刪減總數創歷史新高,較前 3 年的平均刪減數大增約 6 倍等,很難用追加減預算方式解決。 卓榮泰說明,辦理追加預算的程序需要一定的時日,也無法馬上就解決,但現在各部會馬上面臨各種公務執行的困難;且追加預算是有法規的,而且相當明確,如果立法院對於追加預算的內容跟程序,沒有辦法先達成共識的話,那追加預算將來也不容易達成。他也再次提及,立法院應先思考全盤妥適處理方式,且考慮接受覆議案。
李慧芝指出,卓榮泰昨天已和韓國瑜會面商討總預算議題,對於總統賴清德曾呼籲,希望總預算案在送出立法院之前,能先舉行朝野協商,兩位院長都有相同想法,也同意朝這個方向進行,並希望能有好的結果,讓國家能夠穩定發展。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即刻針對遭凍結預算準備說明資料,希望立法院能在一個月內能解凍預算。 卓榮泰和韓國瑜取得共識,總預算案在送出立法院前,會先舉行黨團協商,王鴻薇今天在黨團記者會上強調,還沒有收到再協商的公文,但總預算已經三讀通過,不可能再透過協商做出更動。民眾黨團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在記者會上也表示,已三讀通過的總預算要再協商,並沒有這樣的前例,「到底要怎麼協商?要協商什麼?」黨團將發函給立法院要求說明。 吳思瑤則在黨團記者會上回應,總預算要再調整有困難,但無論在總預算送出立院前,或送出立院後,每一種化解僵局方式都要努力。希望韓國瑜能盡快排定協商時間,也呼籲各黨團正面看待,積極參與總預算再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