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毛額(GDP)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概況的重要指標,而這份資料統一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 年各國經濟皆受疫情打擊,但中國卻公布國內經濟成長率 3.2 %,由負轉正,這個數字也引發外媒爭相報導,「中國戰勝病毒」形象,一度躍上外媒版面。 不過,隨著中國執行動態清零、封城等防疫政策,外媒開始揭露中國經濟衰退的種種跡象,轉而指出中國防疫手段造成經濟停擺。相較之下,官媒卻仍不斷強調 GDP 數字正成長,呈現中國經濟蒸蒸日上的景象。
「數據造假雖然未必有顯著效果,但如果提供真實數據很可能會造成崩盤。」長期關注中國議題的專欄作者李大貓觀察,造假資料是官僚化政府的通病,未必和意識形態有關,資料部門造假的動力來自提升業績、避免處罰、向上管理,地方幹部常會提到類似的規範,「收入必須同比增長,但不能為了表功增長地太快,不然接下來會被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目標)。」
王國臣接著分析,中國另一個造假數據的技巧,就是調降去年的數字,來墊高今年的數字,例如中國公布 2023 年 GDP 的時候,也會修正 2022 年的 GDP。他舉例,中國最終核實 2022 年 31 個省市地區 GDP 合計 119 兆人民幣,比起中國最初公布的 2022 年數據減少 9487 億人民幣,以此墊高 2023 年的經濟成長率。
「他透過這些方式做出 GDP,就繼續公然說謊,反正明年公布經濟成長數字時,再砍一下基期數字,要達到(中國經濟成長率目標)5%,應該沒問題。」王國臣指出,2014 年習近平上臺後,就不斷發生政策矛盾,「要顧短期經濟,又要顧長期經濟結構;你要顧公平,例如共同富裕,但你又要顧效率;你要顧開放,引進外資支撐經濟,但你又要顧外資安全,我們不能被外國掌控,官員也很可憐,不知道到底要聽哪一個。」
「中國有一句話叫『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你編的數字好看了,你就升官了,所以大家就一層一層地騙,你寫(經濟成長率)500% 都可以,因為那都不是真的,你說有意義嗎?」李恆青直指,愈騙愈沒人信,外資陸續撤離,「中國企業家就潤了,潤不了就走線,偷渡也要離開中國,實在離不開的就不幹了、躺平了,我好多朋友現在在國內都躺平了。」
除了疑似造假 GDP 數據,中國失業率數據也為人詬病,不僅在計算公式上排除仍有勞動力卻失業的人口,讓數據好看;且就算是例行公開的統計資訊,只要數字看起來不利,就暫停公布。
李恆青觀察,中國正面臨大批人口失業潮,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以公務員考試為例,今年湖北湖南等二十四省的公務員筆試,報考人數 567 萬人,競爭 15.5 萬個工作崗位。
但在官媒報導裡,中國失業率早已大幅下降,這都仰賴「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顯效」,而這份經濟向好的官方數據,更進一步作為進行大內宣的有利素材:「如果搞『集體免疫』、『躺平』之類的防控政策,疫情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衝擊。」
路易觀察自己周遭的朋友,就業市場確實不如以前好,建築行業、醫療產業大批裁員,甚至出現公司倒閉。路易舉例,自己朋友是建築師,上頭指示要裁掉 500 個人,朋友也一起被辭退,「(朋友是)『中間』的技術性人員,有好幾年行業經驗的這種,反而比基層人員還容易失業,他就屬於高不成低不就,這個產業就不行了,那你要不就跨行從底層做起,要不就只能靈活就業,當店舖的看店小妹這種工作,但他肯定不甘心啊,以前兩萬塊的工資,現在叫我去找五、六千的工作。」
路易說,現在中國房市不好,連帶影響建築工人、工地附近餐廳,一連串行業都不好,不過,他認為,這些基層人員比較少面臨失業的情況,「像我店鋪的看店小妹或倉庫的工人,他們工作性質比較通用,他可以隨時換去其他行業,就很靈活就業,但確實出現工資降低的情形。」
王國臣認為,更應該注意的是年輕人「自願性失業」問題,中國出現少子化危機,不是大家都願意工作,現在很多人都躺平啃老,當畢業的新鮮人決定不去社會工作,他很可能一輩子就宅在家裡,靠父母養,最終變成集體的社會問題。
循著中國官媒的故事線,人民日報 2023 年 12 月報導就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隨著宏觀調控政策一系列組合拳發力顯效,主要經濟指標回升。」表現亮眼的經濟數據,得益於政府各項措施,包括力推復工復產、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等,但如同造假資料的宣傳手法,政策達標的背後也存在許多假象。
路易在浙江經營生活用品專賣店,在疫情期間開幕,生意至今沒有多大改變,並未因疫情過去而呈現大好趨勢。他觀察,不論是內銷或外銷,全球經濟都不太好,整體消費量下降,甚至有分化的趨勢,「有些大廠生意好到爆,訂單都來不及做,但是有些小廠就生意不好倒閉了,其他經營十幾年的同行說,現在生意都回不到疫情之前了。」
「我年輕的時候就想說,賺到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房,我可以自己住,它又是不會降價的資產。」路易感嘆,以前還會想要努力存錢買房、努力工作還房貸,但現在房價一直跌,年輕人根本不想買房了,很多人就去直播帶貨、夜市開小吃攤,「一天賺 100 就花 100,反正輕鬆躺平。」
2021 年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爆出債務危機,因流動資金不足以償還債務而違約,截至 2022 年底總負債高達 24374 億元人民幣,創上中國企業最高虧損紀錄;此外,被視為資優生的房企「碧桂園」、國有房企「遠洋集團」也接連傳出債務違約。
房市牽連中國整體經濟,李恆青強調,現在房地產商一個一個倒閉,如果房地產這個龍頭垮了,連帶影響 47 個產業,其中包括銀行業,將變成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房地產商開發成本的 40%,是用於土地的稅收、劃轉、補償等等,被政府拿走 40%,且絕大部分是留給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就有強烈的願望要賣地、開發,一開發財源就滾滾而來。」李恆青指出,地方政府財政高度仰賴房地產收益,甚至佔比高達 70%。然而,現在中國房市崩潰,等於地方政府 70% 的財政收入消失,嚴重影響地方財政穩定。
李恆青舉例,浙江、江蘇等地都傳出,地方政府要求公務員返還過去一年發放的獎金,金額多達數萬元,「那公務員就說錢都花了怎麼辦,領導直接帶著銀行貸款員到你家要錢,要馬上給你貸了,因為財政真的沒錢了。」吉林、天津則出現公務員、教師集體上街抗議討薪,「尤其是非正式合同的公務員,他們有的被欠薪一年多,最後就去市政府前抗議,這都是笑話了。」
在中國極權統治下,中共政權執政的「合法性」(指政府被民眾認可的程度)向來被質疑,人民日報社論曾指出,執政黨合法性的取得,最根本的決定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把得民心、順民意、厚民生、行民主,作為執政的根本價值理念和制度選擇。」 而對於如何取得民心,李恆青認為,在中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經濟,「中國的政權合法性,在於領導人能領導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或是領導人的執政合法性都來自於經濟發展,但現在經濟不好、民生不好,實際上就是失去合法性,他為了維持政權合法性,除了造假數據,就是用宣傳的方式轉移視聽。」
李大貓指出,當中國進步敘事宣傳失靈,伴隨而來的是民眾的不確定感、危機感、對衰落的恐慌,即便國家沒有樹立官方的假想敵,民間也多少會找到指責的對象,例如中國近幾年仇日情緒激增,很大程度也是民眾自發,而非官方授意,政府可以趁機使用這種情緒,轉移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也可以主動利用惡化的中美關係,引導和催化民族仇恨。」
「全球範圍的新冷戰氛圍,在宣傳意義上也幫了忙,讓『我們很偉大』,到『有人破壞我們的偉大』、『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轉變更加順暢。」他如是說。
中國大內宣不只顯性地出現在官媒的報導裡,也隱身在社群媒體中。
李大貓分析,從習近平上任到疫情前,官媒熱衷經營社群媒體,在社群媒體上開設帳號,有目的地「深入群眾」、「發動年輕人」,地方政府和官媒開設社群媒體帳號的數量、活躍度,一度成為考核指標。
官媒機構靈活自主地採取娛樂性強的形式,例如迎合網路語言、二次元文化、樹立討喜人設、與偶像合作等,嘗試任何能吸引年輕人的元素。同時,官媒以這些娛樂化的形式傳播政治化的內容,達到很高的動員性,例如以名族主義為號召進行組織出征,增強政權合法性。
不過,疫情後,中國明顯改變對使用新媒體動員年輕人的態度。
李大貓指出,2020 年疫情早期民間處於普遍的恐慌、不滿氣氛中,官媒刻意的娛樂性宣傳項目,例如「江山嬌」和「紅旗漫」,由共青團中央設計的兩個虛擬主播,上線五個小時就被罵到下架,接連失利的宣傳策略,讓官方開始限制這些社群媒體賬號進行相關的政治、時事宣傳。
不過,他進一步觀察,2023 年之後,這些官方色彩的社群媒體再度恢復其娛樂化、年輕化的操作,只是宣傳內容大幅降低政治色彩,轉向服務其他非政治化目標,尤其在這波經濟危機下,中國力求擴大內需,官方的社交媒體就在民生議題上發揮宣傳作用,例如刺激旅遊業,哈爾濱、淄博就在這波宣傳中,在社群媒體上爆紅。
不過,另一方面,李大貓也指出,中國大內宣並非如外界想像的是一套有一致性的完整模式,「在和官媒從業者的交流中,我感到對方也沒有在有意識地實踐某種模式,並對上面是否在採用某種模式感到困惑。」
他表示,宣傳部門也是中國官僚系統的一部分,也會出現官僚主義系統整體對上負責、低效拖延、推卸責任、不作為等問題,而在不穩定的經濟政治環境震盪下,更是形成「謹慎保守」的宣傳趨勢,地方宣傳部門和官媒為了避免犯錯,除了例行動作,例如習近平做了什麼事、發表什麼新言論外,較少主動宣傳核心的意識型態。
大內宣旋律跑調、國家政策失控、經濟數據相互矛盾,一再顯示中國的經濟危機。
「中國現在狀況非常不好,最重要的是沒有向好的跡象。」李恆青直指,中國許多政策都是「修修補補」,未達到振興經濟效果,「從國務院到各省市自治區的各種政策,大家都在做表面文章,當大家都在努力做表面文章,實際的問題就不會有人做了。」
「身上有那麼多的勁,卻使不上,只能眼看著他們禍害中國。」李恆青感嘆道,「如果沒有六四的話,我可能還會留在中國做生意、做官,現在 35 年過去了,我一事無成,但我想著我要活得比他們長,早晚把他們熬死,我有信心我們會回去改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