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現任副市長黃珊珊的勞工政見較少,她最關注的政見面向,大多是延續現任市長柯文哲的都市建設政策,如分區發展的門戶計畫與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政策。 看更多臺北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
桃園市四位市長候選人所提的政見分佈,分別可以看出不同的都市想像。
較關注「交通政見」的是國民黨籍候選人張善政,共 27 項交通政見,其中就有 11 項與人行道與腳踏車道及相關設施有關;同樣最關注交通的,還有民眾黨籍候選人賴香伶,但較注重在數位服務與無障礙設施。
其中同樣也以教育政見為主的,還有脫黨參選後現為無黨籍參選人鄭寶清,與鄭運鵬不同的是,鄭寶清的教育政見較注重偏鄉資源落差、特殊教育等面向。
看更多桃園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
READr 透過選舉公報、候選人臉書等方式搜集政見,並邀請讀者共同協作。但記者在搜集新北市首長的政見中,發現:競選連任者,在臉書等社群上,大多以政績宣傳為主,提出新的政見為輔。
現任新北市長、同時也是國民黨參選人的侯友宜就是一個例子。
即便選舉將近,侯友宜也較少在臉書喊出政見承諾,取而代之的是過去四年的政績宣傳或精神喊話。例如:「這些年,我們努力把鐵路隧道重新改造為自行車道,⋯⋯」「從擔任副市長開始,只要行程許可,我就會上場跑萬金石,可以說是一路上陪著萬金石馬拉松成長、茁壯,從銅標籤、銀標籤然後到今天的金標籤,絕非一朝一夕,是所有新北市民共同的努力,不只賽道需要合乎標準,醫療配備也要完善⋯⋯」 召喚執政四年的市政進度,是侯友宜的優勢。此外,在侯友宜綜合選舉公報,現有的 32 則政見中,以「都市建設」最多,其中規劃「污水接管工程」、「打造新泰溫仔圳公園」等措施。
作為競爭者的民進黨籍參選人林佳龍,則提出 230 條政見,其中以交通、產業牌為大宗,共佔了總政見的四分之一。「興建溪北捷運線,新北交通軸線要翻轉」、「雙港六星產業計畫:翻轉新北的城市定位及產業未來」除了在政見上希望以量取勝,林佳龍政見內容也反覆出現「翻轉」一詞,顯示試圖在 10 多來一直由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盡可能爭取選民認同。
看更多新北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
同樣面臨競選連任,主打政績牌的,還有同是國民黨籍臺中市長候選人盧秀燕。計入選舉公報,盧秀燕今年共提出 46 項政見,相較其他兩位參選人明顯較少。
長期主打「媽媽市長」,盧秀燕今年政見也以教育為主,其中包括動保教育、雙語教育與教師全時進修計畫。 而競爭者民進黨籍參選人蔡其昌的政見中,交通政見就佔了 16%,其中包括部分路段拓寬、輕軌串連大甲、外埔,另外也提出如「大車站計畫」等都市建設政見。 看更多臺中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
今年臺南市長選舉共有五人參選,但政見數量卻不多,僅 164 條,數量甚至比四人參選的高雄市(252 條)少,更遠低於桃園總政見(461 條)。
競選連任的民進黨籍參選人黃偉哲,今年以「產業」政見為主,這與他 2018 年的競選策略相同。政見上如南科工業園區、農業外銷冷鏈物流都有提出相關延續政見。
國民黨籍參選人謝龍介則主打育兒政見,相較黃偉哲的育兒政見來說,提出更多具體政見,如「幼兒 3 歲前,市府發尿布」、「生養津貼加碼」,並提出「招商興建兒童樂園」政見。
看更多臺南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
南臺灣還有另一個民進黨直轄市長爭取連任,正是 2020 年就任的陳其邁。
特別的是,陳其邁今年提出了 145 項政見,是所有競選連任的首長中最多的。其中也延續了他 2018 年高雄市長選舉、2020 高雄市長補選的政見方針,主打交通、產業兩大政見類型,如「亞洲新灣區發展成臺灣最大 5GAIoT 產業基地」、「橋頭科學園區打造智慧車產業」,部分政見延續了他過去的競選政見。
與之競選的國民黨參選人柯志恩也不遑多讓,提出了共 91 項政見,競選策略上也與陳其邁有些微不同,針對教育提出了 26 項政見,類型多元,如校園飲食相關的「學校食材統一採購」、「建立供餐中心」,到發展程式教育「爭取企業投資資訊硬體設備」、「成立程式教育專案辦公室」等。
看更多高雄市長政見,可點擊圖表,連結至各候選人政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