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年前的今天,臺灣迎來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現今,它可能會是愈來愈多人的選擇。
變老的卵子不等人 人工生殖趨勢增加
宜蘊生殖醫學院長陳菁徽提到,「卵巢有生育黃金期,子宮的年限則較不受限制。20 歲的卵子所形成的胚胎放到 50 歲的正常子宮有一定的活產機率,但50歲的卵子所形成的胚胎放進20歲的正常子宮,則機率很低。」
陳菁徽表示,以 35 歲以下女性為例,10 顆卵子會有 5、6 成機率培育出正常胚胎;但 42 歲以上女性,若進行人工生殖療程的話,得取出至少 20~50 顆以上卵子,才有機會達到 70% 的活產率。
她觀察到,近年門診持續接觸到不少未婚女性來諮詢,因擔憂未來會有生育需求、但目前還未有生育對象與計畫,因此提前來「凍卵」。
就診率男女有別 各年齡層也有差距
不過,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的「全民健保不孕症就診率」資料,可看出男、女性的不孕就診比率,在各年齡層皆有不小的差距。
事實上,男、女性求助不孕門診的比例懸殊,主因是懷孕、生產的過程多圍繞在女性身上,且男性若是不孕(像是無精症),還可透過睪丸切片等先進技術克服。近年因晚婚生育的趨勢,對有生子計畫的婦女來說,更有時間壓力。
陳菁徽解釋,懷孕一定是兩個人的事,但假設面對生殖相關檢查與療程,男性相對簡單,只需抽血,精液分析;女性除了抽血,得額外再進行超音波,輸卵管攝影,子宮腔鏡等多項環節。
再加上,女性的卵子數量是一出生就決定好了,不同於男性可持續製造新的精子。隨著年齡增長,女性的卵子數量與品質在 34 至 37 歲後銳減,能培育出正常胚胎的比例也會遞減。儘管,男性精子也受年齡影響,但被影響的年紀較女性延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