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記者筆記:極端氣候影響農產老生常談 如何談出新角度?
記者筆記:極端氣候影響農產老生常談 如何談出新角度?

記者筆記:極端氣候影響農產老生常談 如何談出新角度?

閱讀時間 3 分鐘

一開始會對這題感到興趣,其實是在前公司找節目靈感時,看到相關的報導提及「冬天溫度越升越高,不僅龍眼、荔枝大減產,連甜柿的產地也往高處爬」云云,當時只想到「好像可以約果農來聊聊產量銳減、產地遷徙的現況」。
沒想到進了 READr 之後,這個題目的規模和視角直接 Level Up,不再直覺地認定「報導說這個作物產量慘澹,就做這個吧」,而是從農委會統計的資料著手,先找出近十年產量跌幅最大的水果們,再找出減產的原因。

幾經迷航的研究過程

不過,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方向明確,在我進 READr 之前,同事就已經和長期耕耘農業數據分析的新創團隊「阿龜微氣候」討論臺灣的氣候與農業議題可以有哪些新的嘗試。「阿龜微氣候」的成員橫跨資料分析、作物研究和植物病蟲害,透過安裝田間微氣候感測裝置,測量農地周邊環境氣候的數據,解決農友耕作遭遇的問題。彼時的會議雖然我來不及參加,但據同事表示「幾乎已經決定要合作探討氣候變遷跟極端氣候對水果的影響」。
我接手這個題目後,也隨即和阿龜的夥伴開了兩次會,他們建議可以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整理的百年氣溫、雨量變化,作為比較的基準點,另外也可以找水果主要產區的測站資料,辨識產量和氣候變化的相關性。
水果產量部分,我原本提議可以研究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的資料,阿龜的夥伴則提到,農委會每年都有彙整地方政府提供的農產資料,應該會比批發市場的成交量更具參考價值。就這樣,面對第一個挑戰「找出產量跌幅最大的水果們」,我不只是挑選特定水果,而是選擇比較農委會所有的統計資料和氣象局測站數據,進而作為採訪主軸。

專題研究的燈塔:作物專家

但過了第一關才是挑戰的開始。雖然我已經有水果的產量跌幅和產區測站資料,但氣象變因百百種,究竟哪一種才是影響特定作物的主要原因呢?這部分就得請教作物專家了,接下來我就根據排行榜上列出的水果清單(再次宣傳:產量跌幅最大的水果是龍眼、荔枝、梅、李、海梨柑、柿、釋迦、蘋果、芒果、棗),逐項請教農改場、農試所、農會和農民,是什麼因素導致作物大量減產?果不其然,除了少數因消費行為改變,農民改種其他作物,幾乎都和暖冬、寒流、暴雨與乾旱脫不了關係。
結論看似老生常談,但我們是在如實比較產量變化和氣象變因之後,才作出以上的結論,過程中也處理很多意料之外的小問題,例如甜柿的主要產區之一在臺中和平區摩天嶺,理論上該區的氣象測站資料和產量的關聯最是緊密;然而該區的測站設置時間還不夠久,不足以讓我們進行為期 10 年的觀測,所以到最後只好找附近同是位於海拔 800 至 1000 公尺的測站作為參照,希望能盡量符合產區的天氣狀況。
除了聚焦水果產區跨度 10 年的氣象變化,這次的專題也有放入臺灣農損金額與原因的比較,希望讓讀者感受到,農業損害不只是越來越嚴重,連原因也越來越複合。從過去的颱風、豪雨到現在的乾旱、暖冬,都會直接衝擊到我們餐桌上食物的樣貌;極端氣候之於一般人,感受多是「好像變熱了、雨怎麼一直下」等困擾,但對農民來說,卻會在農作物留下不可逆的傷害,而這些傷害終將由所有人共同承擔。
最後做個小宣傳,9/16 晚上 8 點,READr 粉專將舉辦這次題目的分享會,屆時記者本人我(?)會現身聊聊製作專題的過程,或許還有些小祕辛和冷知識可以分享,大家有空來坐坐哦~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