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交通部於 30 日在行政院的報告,新的計算方式加入了基準值,以去年 11 月至今年 1 月期間的人潮為基準,算出安全流量,尖峰值 60% 以下為「正常」、60% 至 80% 為「略多」、超過 80% 即為人潮擁擠,並加入地點最高乘載數的條件。
五一連假期間,第一個人潮示警出現在中午 12 點,是嘉義城隍廟東市場;30 分鐘後,臺北陽明山海芋園也發出黃燈示警。接著至下午 2:20 才出現新的景點,分別是新北市淡水老街、臺北市深坑老街及桃園市的大溪老街。
資料顯示,此次共有 10 個城市出現人潮示警。新北市、臺北市、嘉義市是前三名,主要是因為 3 個熱門景點的緣故:分別是淡水老街、陽明山海芋園、城隍廟東市場周邊。
若以景點來計算,最熱門的景點就是「淡水老街周邊」。但全臺 218 個景點中,僅有 16 個景點出現人潮略多的示警,僅佔了 7%。
此次的景點選擇,是中華電信透過過去 3 個月人流量最多的前 100 處,加上內政部建議的 84 處夜市、菜市場,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的 11 處熱點結合而成。臺南市長黃偉哲在系統上路的第一天,曾批評臺南有太多景點列入,是所有縣市中最多的,「中央是跟臺南有仇嗎?觀光局這樣一公布,根本就沒有人要來台南了」。
當時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還曾在記者會上回應,「臺南市長應該要感到高興。被列入監測點,代表這些是熱門觀光景點。」但經五一連假實測,這些被列入監測的景點儼然成為「黑名單」,陳時中也坦言,「被 1968 點到就變成好像是危險區域,變成惡性循環,本來是服務型提醒,標籤化後變成很難洗脫⋯⋯希望大家不要把 1968 標籤化,一步一步來,相信交通部會越做越好。」
交通部表示,如果地方政府發現各景點數據跟實際人數有所出入,可以告知交通部,交通部會持續改進;而行政院團隊也會持續盤點,新增更多人潮熱點更新至系統中。陳宗彥也提到,為了讓資訊更完整,未來不排除納入地方政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