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價值與態度很重要,因為選舉當中,這些核心支持者的價值態度最可能去影響其他人。」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陳方隅提到,去造勢場合必須付出時間、各種成本,因此被視為是門檻比較高的一種政治參與方式,合理推估是比較熱情的、比較核心的支持者。
從價值選擇結果可以看到,參與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選擇的優先序為:經濟發展、民主和守法;而蔡英文支持者幾乎都選擇民主和自由。
這個題目設計最早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的調查團隊。他們在反送中運動裡,分別對「建制派守護香港集會」的參與者與「支持反送中參與民陣遊行」的參與者進行調查,發現前者大多支持「經濟發展」、「秩序」、「守法」;後者則大多支持「民主」、「自由」。 若再進一步對照受訪的韓國瑜、蔡英文支持者年齡,可以發現選擇「經濟發展」、「秩序」、「守法」價值的人年紀比較高。
李立峯提到,這三種價值跟生活的物質水平和安穩程度有關,年齡大的人可能在小時候或年輕時經歷過一個經濟和社會還未全面發展起來的臺灣,在該環境中培養了一種先求物質安穩的價值取向;越年輕的人,則成長於經濟和社會發展越現代化的社會,所以價值取向亦越來越不重視跟物質和基本生活安穩有關的價值。
題目設計受試者只能選兩個選項,從選擇中多少能看出優先順序。可以發現,「經濟發展」是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們最優先的事項,正符合韓國瑜口中要帶領臺灣人民「發大財」的冀望。
四叉貓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因為「發大財」正是造勢場合會不斷聽到的話,「但那些想發大財的不一定是窮人,我也有遇到不計較機票錢,回來臺灣參加造勢,又飛回國外,又要飛回來投票的韓粉。」
另外四叉貓也認為,「國家安全、人民有錢」的口號,背後其實隱含要人民守法、守秩序,聽國家的話,未來就能賺大錢。
而「民主」則是韓國瑜支持者們支持的第二個價值,可說是兩邊支持者之間較大的共識。李立峯提到,「按表面解讀,民主作為一個理念是跨越黨派的。但兩邊的支持者在回答民主的時候,心目中的民主有沒有差異?又或者當大家回答民主的時候,有多大程度上是真正支持民主?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問題。」
相較於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蔡英文的支持者們比較有「共識」。有過半數接受調查的支持者選擇「民主、自由」的組合,接著是「自由、平等」。而多數韓國瑜支持者選擇的「守法」、「秩序」,在蔡英文支持者裡最多只有 7% 的人選。
而這些支持者,跟過去國、民兩黨的支持者有什麼不同嗎?從調查實務現場,很多調查員遇到了這樣的經驗:當韓國瑜支持者被問及「上次總統投給誰」的時候,很多支持者一時都回答不出來,還會反問調查員「上次國民黨是誰選」、「就國民黨的那個」。
不只「認黨不認人」,從結果看來,被調查到的韓國瑜支持者上次總統大選有較高比例的人沒有投票;而被調查到的蔡英文支持者則有比較多的「首投族」來到造勢場合。
但在「上次總統選誰」這個題目上,我們無法分辨韓國瑜是否吸引了國民黨以外的支持者。因為在韓國瑜宣佈「民調蓋牌」(註:韓國瑜認為民調不實,鼓勵他的支持者在接受民調時說自己支持蔡英文)後,許多採訪員表示韓國瑜支持者會告訴他們自己「必須這樣講」、或是拒絕接受訪問。
調查員方俊廷(化名)就提到,至少遇到 3、4 個這樣的人,「很明確地說不會填這份問卷,宣稱自己支持蔡英文,進一步詢問也不會回答太多。即使說明了這份問卷與民調無關,他們仍然非常遵守這個策略。」
方俊廷表示,很多韓國瑜的支持者真心覺得這些調查都是為了要抹黑韓國瑜,回答問卷會造成韓國瑜的聲勢下滑⋯⋯等等,「有一位伯伯起初閃得遠遠的不想填,但後來跟他聊天,是因為他害怕其他媒體斷章取義來傷害韓國瑜的形象,才拒絕媒體訪問,伯伯講著講著都快哭出來。」
如同「民主」價值是兩方受試支持者的共識,在「對民主政治的看法」這個題目上,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尤其是蔡英文的支持者超過九成選擇這個選項。
但方俊廷也提到,有遇到韓國瑜支持者認為「獨裁」這個字眼太極端,如果是「專制有效率」就會填,「在韓國瑜的場合,支持者會很猶豫要選哪一個;但在蔡英文場不會,大家都很直接地選擇民主是最好的。」
過去,在中研院三次的「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中(2005 年五期一次、2010 年六期一次、2015 年七期一次),認為「獨裁體制有時候比民主好」的比例從 18% 提升到 24%。
美國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政府系助理教授顏維婷解釋,這的確是一個趨勢,不只臺灣遇到,過去 10 年因為經濟分配的關係,很多人對現行體制(民主)不滿意,就覺得獨裁不會那麼糟,「尤其從臺灣望出去,很容易就看到經濟強國中國和新加坡,他們都是威權體制。」
但她也提到,今年香港反送中的例子血淋淋在眼前,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顏維婷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們有更高的比例覺得「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某種程度上跟民粹主義很類似,「民粹主義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反建制,反對所有已建立的制度,只支持那個『人』。」
顏維婷也提到,這類的人通常是經濟不安全感高的人。READr 將這群人與經濟看法的結果交叉比對,發現超過八成的人都對臺灣經濟現況不滿意,而且主要集中在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
民粹主義的代表人物通常都很有領袖魅力,強調人民受到菁英欺騙,要代表人民改革現有體制,美國總統川普就被視為是民粹主義興起的最佳例證。而民粹主義活躍的因素,除了對現有政治體制不滿,就是經濟衰退造成的集體焦慮感。
在經濟的題目上,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有九成對現在的經濟狀況不滿意。相對的,接受調查的蔡英文支持者也有九成滿意現在的經濟狀況,宛如兩個平行時空,是所有題目中最大的分歧。
這也完全符合兩人選戰時的交鋒。蔡英文不斷拿台商投資回流、經濟成長率亞洲四小龍第一、帶臺灣走出經濟谷底為政績宣傳;韓國瑜則直指工廠倒閉、人民生活過得苦、政府還一直亂花錢。先不論真實的數字,至少,兩方支持者都「感受」到他們想強調的了。
兩岸問題則一直都是兩黨之間的巨大分歧。猶如蔡英文在選戰中一直拿香港的例子當借鑑,強調自己是臺灣民主的守護者,要跟中國劃清界線,接受調查的蔡英文支持者中,反對跟中國更緊密合作的人超過八成;相對的,接受調查的韓國瑜支持者們則有超過九成認為應該跟中國更緊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與中國親近的韓國瑜支持者,在統獨立場上有近七成選擇了維持現狀。而接受調查的蔡英文支持者,選擇「獨立」的比例則突破七成。
在身份認同方面,接受調查的蔡英文支持者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高達 94.8%;相對來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韓國瑜支持者也有 73.1%。
在這幾個題目上,顏維婷認為韓國瑜支持者組成是相對平均的。有支持統一的、也有「華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中華民國人),但也有 21% 的人覺得自己就是臺灣人,跟蔡英文的支持者無異,可能僅僅是單純討厭蔡英文執政。
而所有題目中唯二的共識,就是臺灣應該跟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更緊密的合作,某種程度也暗示了臺灣人對於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組織的渴求。只是兩位候選人的做法各異,一位認為要守護好主權,才能站穩腳步;一位則認為「貨賣得出去最重要」。臺灣人會埋單哪一種選擇?就看週末的投票結果了。
儘管價值各異,親身去過兩邊現場的人都提到,遇到的人們大都是善良的。四叉貓舉例,過去在反同場就會遇到「我們是愛你的,我們是為你好才不通過同婚」、覺得「我們真心是為你好,你為什麽還要反對我?」很委屈,在韓國瑜的場合也有遇到類似的,說自己這麼大歲數了,看過很多人,知道韓國瑜是真心為年輕人好,力勸晚輩要相信。
方俊廷也提到,訪問時會遇到韓國瑜支持者們關心他要不要吃東西,拉著他去拿食物,「如果不談政治,他們就是單純的叔叔阿姨。」
但方俊廷同時也在韓國瑜的造勢場合聽到很離譜的謠言。例如說新竹有老師支持同性婚姻,想在上課時直接叫同學性交;或是蔡英文想把臺灣賣給日本、日本秘密跟民進黨政府做協議⋯⋯「他們會提醒年輕人不要亂看其他媒體的不實言論,應該多看一些特定媒體才會是正確的,已經自成一個圈子。」方俊廷說。
但四叉貓覺得,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台上的那些人才是最可惡的。」他認為,「韓粉都跟我們一樣,都是單純的平凡人,只是政治理念不同而已,所以我很不喜歡台上的人為了選舉,喊一些分化選民的口號、理念灌輸給群眾。他們是支持你才來聽,你卻為了選票,灌輸這種東西給他們。」
兩方支持者不同的價值選擇,化身在這兩個風格殊異的總統候選人身上。或許這是一個最好的提醒,無論投票結果是哪一方勝出,另一群人,也與自己共存在臺灣社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