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臺電短時間內發生了 513、517 兩度大停電,儘管原因不同,仍引發大眾對於目前用電供需平衡的憂慮。其實臺電每年都會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停電,檢視過去的停電統計與原因,其中由「配電系統」所導致停電時間的佔比為最高。
供電流程主要可分為發電、輸電、配電三大系統。發電廠生產電能後,為降低遠端配送中的電能損耗,需先透過輸電系統升壓再進行傳輸,當高壓電傳送到用戶端附近時,才會透過輸電及配電系統降壓成一般電壓,以供家戶使用。
根據 2009 至 2020 年 臺電電業年報,近 12 年家戶平均停電時間約 15 到 30 分鐘不等,其中佔總停電時間最高的項目為「配電系統的工作停電」,有六至七成的停電都因此而發生;其次則是同樣發生在配電系統的事故停電,佔比每年約兩成左右。
為何配電系統的停電影響最明顯?成大電機系教授張簡樂仁表示,配電系統接近用戶端,其保護機制不像發電與輸電系統完備,一旦需進行工作檢修,也不一定有足夠備援,且設備總數多,事故或檢修率自然也高,「例如配電用的變壓器可能有 100 多萬臺,電線桿 300 多萬根⋯⋯你想想,要這些設備維持不發生故障其實很難。」
「但並不會因為數目多,(配電系統)就沒辦法改善。」張簡樂仁指出,重要的是掌握配電系統的妥善率,近年常遇到線路老化引發故障率偏高的問題,需定期檢修及更新;此外,隨著用電需求增加,需增建變電所等相關電力設備時,也盼能獲得民眾支持,否則在沒有更多備援的情況下,長期高負載使用同樣的線路,老化故障情形只會更為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