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讀 + 數據】56年最大乾旱,今年降雨量真的少很多嗎?
【讀 + 數據】56年最大乾旱,今年降雨量真的少很多嗎?

【讀 + 數據】56年最大乾旱,今年降雨量真的少很多嗎?

閱讀時間 3 分鐘

稻穗枯黃、農田乾裂,缺水、乾涸的景象正在桃竹苗、嘉南地區真實上演!今年因為 56 年來豐水期首度沒有颱風來訪,被稱為是56年來最大乾旱。但就年平均降雨量來看,今年還不是最缺水的一年。

30年來看 年均降雨量今年算是第4缺水

根據中央氣象局年報資料顯示,臺灣年均降雨量為 2207.0 毫米,若時間維度拉至近 30 年來看,史上最缺水的年份分別是 1993 年、2003 年、2002 年,緊追在後的才是今年( 1519.82 毫米)。

之前是什麼原因引發乾旱

1993 年的旱災,嚴重到雨都之稱的基隆,出現 40 年首見的旱災,還得向外縣市借水解渴,時任總統李登輝更特別前往視察。當時儘管有颱風來襲,翡翠水庫尚未興建完成,再加上全臺的年均降雨量僅有 1439.12 毫米,歷經為期 7 個月乾旱( 9 月上旬~次年 4 月中旬),直到隔年的梅雨季來臨才稍稍解渴。
2002 年、2003 年連兩年引發的旱災危機,主因是 2001 年的北臺灣降雨量過於集中(納莉颱風),翡翠水庫當時評估採取大量放水,卻未料年末至隔年( 2002 年)上半年雨量匱乏,加上臺灣工業需水量驟增,翡翠水庫、石門水庫的水位都降到歷史新低,大台北地區實施大規模限水,直到隔年娜克莉颱風才解除缺水警報。

56年首度沒颱風 農民面臨停耕危機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指出,臺灣主要降雨集中梅雨颱風季節,使得豐水期(春夏季節:5-10 月)與枯水期(秋冬春季節:11-4 月)區分明顯。
因此,秋冬季節降雨量減少,是臺灣主要發生乾旱的時間,得仰賴水庫調節供給水資源;若夏季降雨狀況不佳(儲水不足),到了冬春之際,水庫水資源通常所剩無幾,再因適逢農業水第一期作的最大用水量時期,降雨不足加上用水需求量增加的雙重影響,使得此時容易發生乾旱。
以過去的乾旱事件可發現,旱災要解除危機,不僅需要水庫調節,還得碰運氣、等待及時雨,像是梅雨季、或颱風來臨。今年不僅豐水期首度 56 年來沒有颱風,部分水庫也面臨蓄水量低的困境,需要嚴陣以待。(水庫面臨最低水位

明年嘉南地區一期稻作確定停灌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在 11 月 24 日的冬季展望記者會指出,今年 6~11 月的平均雨量為 902.5 毫米,僅為同期六成,是 1993 年以來最少一年。
今年 10 月甫成立的農田水利署(編按:前身為農田水利會),面對旱象嚴峻,率先針對二期稻作的桃竹苗地區祭出停耕措施;而中央旱災應變中心則在 11 月 25 日,確定明年嘉南地區一期稻作停灌,停耕 1.8 萬公頃。根據目前水情,若雨水遲遲不進來,12 月中旬很將進一步決定擴大停灌範圍。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先前接受 READr 訪問時,曾憂心表示,臺灣並不怕豪雨,最缺乏應對能力的天災是乾旱,如果連續好幾個月不下雨,水庫沒有水,加上國內沒有乾旱方面的專家,「真的遇上了,還真不知道怎麼處理。」
本篇資料以中央氣象局為準,資料範圍為 1990 年~ 2020 年 11 月 18 日。平均降雨量是以平地 13 個測站的總雨量來計算。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