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海海人生】睽違 15 年回臺  北桃通勤仍堅持天天在家吃晚飯

【海海人生】睽違 15 年回臺 北桃通勤仍堅持天天在家吃晚飯

閱讀時間 3 分鐘

  • Ellen
  • 地點:美國東岸、廈門、上海、香港
「我不確定回臺灣的決定是不是對的,我覺得應該要在香港多待一點時間,學更多一點。因為我這個產業在臺灣很穩定,但沒有什麼大的案子,比較適合退休。」30 歲出頭的 Ellen 3 年前結束小留學生和海外打工仔的漂泊生涯,回到睽違 15 年的臺灣。但從事裝修顧問業的她,至今仍不確定是否會長留臺灣。
undefined
第一次和 Ellen 見面是 2016 年,她剛到香港工作,我們碰面的西式咖啡廳位於一條窄小的斜路上,往上走會到富人雲集的半山豪宅區,往下走則是錢潮湧動的國際金融中心(IFC)、香港交易所。咖啡廳內佈滿綠色植栽,一杯咖啡配上有機餐點,要價超過 100 港幣(約 400 元新台幣),光顧這間咖啡廳的多半是在中環上班的商務人士,對聽不懂廣東話的 Ellen 算是一個小小的舒適圈,因為在此她可以用英文暢行無阻。
Ellen 是美國公民,在臺灣長大,15 歲後赴美讀書,與妹妹兩人借住在親戚家。原以為 7 年學業結束後就會回來,最後回臺定居時居然已經相隔 15 年。「太多時間不在家人身邊」成為一種遺憾,讓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後的她,尋找在美國設點的臺資公司,希望有機會透過外派的形式回鄉工作。
但入職不久,臺資公司就被中國公司收購,她被派駐廈門。在廈門一年多,對中國有進一步認識後,她認為要在中國有好的發展,就一定要去「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了去上海,她選擇轉職,進入裝修顧問業當項目經理。在上海工作了 3 年多後,因為想去心目中「好像很厲害的金融大都市」香港工作,花了一段時間準備,如願進入在香港的外商裝修公司。
這份工作的強度比 Ellen 想像中大,「過去在同一個產業工作 4 年的經驗,都沒有我在這裡半年來得多,我覺得香港真的是讓人成長很大的地方。」她在這家公司接觸到已經很優秀仍不斷進修的同事,經手預算比臺灣高出十幾倍的案子,「這才是真正做案子的地方」。
半年後,Ellen 收到同行另一家公司的面試邀約,由於新公司的規模、名氣都比原公司大,加上難得有在臺灣的職缺釋出,「出國這麼久,沒有在臺灣工作過,如果真的不適合,可能考慮以後再出去,所以雖然這個機會來得有點快,但是還是後來決定回來。」
回到臺灣的 Ellen 與父母、妹妹一起住在桃園,終於有機會彌補心裡想多陪伴家人的遺憾。雖然每天花兩小時往返臺北,她仍堅持回家吃晚飯。而回臺灣工作的薪水比在香港少了三分之一,但住家裡省下了房租開銷,加上臺灣的物價相對低,讓 Ellen 覺得「拿到手上的錢其實差不多」。
最讓她感到不安的是職涯發展,當被問到「臺灣職場相比國外有什麼優勢?」這個問題時,Ellen 對過去待過的美國、中國、香港職場的見解侃侃而談,說到臺灣時,她卻思索良久,苦笑:「我想不到,可以說沒有嗎?」她認為以裝修顧問業來說,臺灣的市場可說是發展成熟,意即不會一直有外資、外來公司湧入臺灣,就她的業務範圍,辦公樓裝修、辦公室搬遷的需求,比上海、香港少非常多,規模也遠不能比。
由於擔心自己競爭力下滑,Ellen 時不時就會瀏覽臺灣或國外的求職網站,或和人頭獵人聊聊,了解市場脈動。她感覺身邊四、五十歲的同事都過著安穩等退休的日子,「這不應該是 30 多歲的我應該有的生活狀態。」
因此即使現在與家人同住很開心,但她也不排除未來「為了追求更好的職涯」再度離鄉背井,她的首選是新加坡,或是美國加州。她也希望如她父母那般,將她的下一代送出國讀書,主要目的是培養語言能力,「方便進入國際大公司,和世界接軌」。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