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獎項來看,屏除只能由非英語影片參賽的奧斯卡外語片,有最多非美國影片入圍的獎項是「最佳動畫短片」,從第一屆奧斯卡至今,有快要一半的入圍影片產地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
臺灣導演宋欣穎的動畫作品《幸福路上》在今年的奧斯卡初選獲得青睞,入選 25 部最佳動畫長片。從歷史資料可以看到,此獎項是多元度第三名,有超過三成的入圍影片產地在美國之外。
為了讓更多非英語電影得到關注,奧斯卡在 1957 年開始設置「最佳外語片」獎項。從歷屆入圍者來看,大多集中在歐洲,入圍最多次的是法國,其次是義大利和西班牙。
而亞洲電影入圍的次數則大過於美洲。其中入圍過最多次的是日本,還得過 3 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臺灣入圍過 3 次,在所有國家中排名 14。都是導演李安的作品,分別是《喜宴》、《臥虎藏龍》及《飲食男女》。
那入圍這個獎的都是些什麼樣的電影?READr 以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類型當作比較基準,找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類型比例。劇情片、愛情片在兩個獎項的入圍名單中都屬於大宗題材,但奧斯卡外語片的劇情片比例明顯高於最佳影片,愛情片的比例卻低很多。另外,喜劇片、戰爭片的比例高於最佳影片,紀錄片與運動類型的電影不曾入圍。
今年臺灣提名導演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作為參賽影片,可惜落榜。但亞洲仍有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參賽,將與墨西哥的《羅馬》和德國、黎巴嫩、波蘭的影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