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重點摘要
- 本屆參選立委的政治獻金比去年略微增加。但自第九屆金額創下高峰、第十屆開始劇減之後,並未回到往年水準,推測原因是「營利事業捐贈」與「政黨捐贈」金額減少。
- 依照政治獻金總收入排行,前 15 名幾乎都是民進黨,第 16 名則出現了傳統大黨以外的第三勢力,以社民黨參選臺北市立委的苗博雅收到了近 2700 萬的政治獻金捐款。
- 若專注在個人捐贈高收入者(收入在 85% 以上),將個人捐款來源以「選區內外」和「新舊捐款者」來劃分的話,可以看到兩種群體的面貌。「選區外」捐款較多的較多是第三勢力立委,而資深政治人物、政治世家傳承的候選人,會收到較多來自「選區內」的捐款。
- 這次是《政治獻金法》自 2018 年修法須公開明細後,第三次公佈大選的政治獻金,然而民間團體認為政治獻金未能規範的樣態還是很多,呼籲立委修法。
引用資料
各項資料計算方式:
-「捐款至上限之人數佔比」:根據《政治獻金法》,每個人每年可以捐贈 10 萬元給同一個候選人。我們計算捐款金額大於等於 10 萬元的人數佔所有個人捐款的佔比,看此類大額捐贈的人佔該候選人整體捐贈者的比例。有可能在合法範圍內「大於 10 萬元」是因為法律規定的是「年度」,假設投票日是 2024 年 1 月,可以在 2023 年 12 月以前捐款 10 萬、2024 年 1 月捐款 10 萬,這樣就可以在不牴觸法律的狀況下捐到最大額。
-「個人捐贈/選區內外」:個人捐款者會有「到區域」的地址資料(如臺北市中正區)。我們將地址與立委選區做比對,標記該捐款人是否是該立委的選民;若地址資料為空、或是格式錯誤,則標記為「無法辨識」。可能的誤差在於,若該區域同時屬於兩個選區(如臺北市中正區同時是第 05 選區和第 08 選區),則只要其中一個選區與立委選區相同,就會被視為是選區內捐款。
-「個人捐贈/新舊捐款者」:我們同時比對上一屆有選的立委個人捐款明細資料,若捐款人姓名、身分證、地址、捐款對象四個欄位都與上一屆資料相符,則標記為「舊捐款者」,有任一資料未配對到就標記為「新捐款者」。可能的誤差在於,因為身分證只提供前三碼,仍有捐款者是同名的可能,加上地址有可能是缺失值,所以被標記為「新捐款者」的資料會比較多。建議以「平均值」作為比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