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帶粉絲龐大的金援席捲 YouTube 直播市場,這群「虛擬網紅」是從何時崛起?相對於真實存在的 YouTuber,明明 VTuber 是結合動畫設計、電腦程式與真人配音的產物,為什麼越來越多網友喜歡看他們分享生活點滴?
凌晨 12 點多,Shina (化名)專心地看著 YouTube 上的影片,畫面中的人有著鵝黃色長髮,說得一口流利日語,正滔滔不絕地對著鏡頭說話。經 Shina 翻譯,才知道這位名為「 路易斯嘉米 」的女怪盜在和網友分享自己的童年往事。 「路易斯說,她幾乎沒有跟雙親生活過的記憶,小時候家裡很窮,常常三餐都吃泡麵維生⋯⋯」我一時錯亂,分不清楚 Shina 說的是「路易斯」,還是扮演她的人,「啊我說的是『中之人』啦,就是聲優。」她趕緊解釋。
所謂的「中之人」,原本是指穿著大型布偶裝的真人演員;VTuber 興起之後,這個名詞被用來指稱扮演虛擬網紅的真人頻道主,他們透過動態捕捉裝置或製作 2D 模型,讓設計圖上的角色「活起來」。
和虛擬的人物互動不覺得彆扭嗎?Shina 說,每個人喜歡 VTuber 的原因都不一樣,像她獨鍾「路易斯嘉米」的聲音,以及與成熟外型有著極大反差的天真個性,「路易斯之前講小時候的故事,我還聽到掉淚,不是憐憫她的過去,而是感動她這麼努力地撐到現在。」另外「嘉米」很愛打線上麻將,有時會呼朋引伴,邀請其他 VTuber 一起玩。Shina 覺得參與直播,就像跟一群好朋友玩在一塊。
對 30 多歲的 Zweiter(化名)而言,VTuber 不只是直播主,還是可以一起玩遊戲的夥伴。2017 年無意間看到「絆愛」玩恐怖遊戲「惡靈古堡 7」的 影片 ,就被她邊玩邊尖叫的反應吸引,並開始追蹤 VTuber 社群的動態。Zweiter 現在偶爾會和喜歡的日本 VTuber 「 静凛 」結伴出遊戲任務,「她非常親切,我很享受直播時的輕鬆氣氛,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和她在實況裡同框亮相!」 「VTuber 的影音內容會紅,是因為提供粉絲一個真實的情感交流場域。」長期觀察臺日 ACG 文化 、從事同人作品出版長達 10 年的「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編輯雲山分析,早期的 VTuber 有著類似日本大型女子偶像團體 AKB48 的「偶像」屬性,雖然粉絲可以陪伴其成長,彼此還是有跨越不了的距離;負責 VTuber 形象經營的公司也不希望「中之人」談論自己的事情,以免破壞粉絲的想像。
然而近兩年的 VTuber 逐漸捨棄偶像包袱,主動拉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網友只要進入直播室,就可以暢所欲言,VTuber 也會盡量回覆粉絲的問題,有些 VTuber 還會直接唸出留言內容,這些舉動都讓粉絲感覺跟偶像更親近,而不只是在舞臺下揮舞應援螢光棒,「也因此,不管 VTuber 的角色設定多誇張,粉絲根本不在意,我們只是享受整個直播過程的氛圍。」
走下舞臺的 VTuber 不僅更親民,還開始出現一些和原先設定截然不同的特質,這在過去可能是不被事務所鼓勵的行為,例如目前住在臺灣的日本 VTuber「 雲之上夢見 」,剛出道的表現平平,後來因武漢肺炎的關係回不了日本,就在直播聊天室裡秀出朋友教她的臺灣髒話跟鄉民用語,大大增加在臺知名度,還和飲料品牌合作推廣活動。而粉絲看著過去偶像的「人設」崩壞,反而覺得很有趣,並創作出大量的「迷因」內容。 迷因(meme)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生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提出,他認為「迷因」類似生物遺傳基因,是一種文化的遺傳因子,會透過複製、變異與環境選擇而演化出嶄新的功能;套用在網路世界裡,當某一個東西(圖片、想法、旋律等等)被大量複製、改造,進而產生全新的意義,就是一個成功的迷因,例如「黑人問號」、「我就爛」就是廣為人知的迷因
VTuber 的無厘頭行為,或是反差很大的人物設定,也成為粉絲二次創作的沃土,無形間推展了 VTuber 文化的對外傳播。看了 20 多年的動漫,Slzzp 從去年開始追蹤 VTuber「 Gawr Gura 」,她的設定是一隻超過 5000 歲的鯊魚,直播的內容多以唱歌、玩遊戲為主;有一次「Gawr Gura」實況開到一半突然「A」(音同啊)了一聲,接著無預警關閉直播。這支影片後來變成迷因,被粉絲大玩特玩,只要有關注 ACG 文化的人,大多聽過這個梗,「(Gawr Gura 能)輕易突破同溫層,都歸功於迷因驚人的擴散力」。 雲山進一步指出,VTuber 的初始設定其實都很簡單,像是「有社交恐懼的兔耳少女」、「魔界學校的死靈法師」等等,其餘一片空白;VTuber 的個性與特質會在與網友互動的過程中慢慢長成,粉絲也以發想迷因、二次創作的方式,參與她們的成長過程;VTuber 再回應粉絲的創作內容,或是提供更多素材,加強粉絲的黏著度。
不管是快速成長的 YouTube 頻道訂閱人數,還是驚人的贊助累計金額,VTuber 這兩年讓人感覺「橫空出世」,其實並非無跡可循。
「VTuber 會爆紅不是偶然,是日本聲優產業、偶像文化和影像技術持續累積的結果。」Slzzp 表示,他從大學時開始追蹤特定聲優的作品,也因此對日本聲優產業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早期的聲優倚靠聲音的實力,主要跟著動畫演出;到了 2000 年前後,聲優開始走向偶像化,除了聲音之外,還會要求外觀、歌唱的實力,之後不少素人便轉向經營 YouTube,希望以此作為出道的敲門磚。
在 YouTube 經營頻道成為主流的趨勢之前,日本有媒體公司以電子音樂製作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為基礎,創造出虛擬歌手「 初音未來 」,帶起虛擬偶像的風潮。Slzzp 回憶,當時非常多網友以「初音未來」的聲音為元素,創作大量的翻唱與原生音樂作品,「初音未來」甚至還舉辦了個人演唱會,並有真人樂團伴奏,可說是虛擬偶像的里程碑。 不過 VTuber 之所以能遍地開花,還得倚賴數位影像技術的演進。Yahoo TV 在 2017 年就著手培育自家的虛擬網紅,製作人許朝欽指出,早期是以 3D、VR 技術製作影片與直播,技術門檻高;後來可以快速捕捉到扮演者臉部表情的程式「Live2D」越來越普遍,現在的 VTuber 只要繪製好屬於自己的虛擬形象,並具備電腦、麥克風、耳機、攝影機,就可以用全新的樣貌面對觀眾。
另一方面,雲山表示,粉絲跟 VTuber 互動的默契與界線,也是慢慢養成的。受到日本特有的偶像文化影響,粉絲在參加偶像的活動時,會先自我規訓:像是設計一套表達支持的舞蹈或打氣動作、禮物要準備哪些東西、什麼樣的行為是被禁止的。粉絲會透過和偶像長期的互動與溝通,慢慢理出互動的界線,也被稱為「家規」。
Zweiter 就因為 VTuber 認識了一群日本的同好,並被他們加入社群軟體的討論群組裡,一起聊天、更新資訊。他發現,連要送偶像什麼款式的花籃,日本粉絲們都會慎重地聚眾討論,並留下會議記錄。而在臺灣,Zweiter 和同樣追蹤「靜凜」的網友有意識地維護直播聊天室的秩序,「所以她的直播都很順利進行,這點我們身為粉絲感到很自豪。」
相較於日本幾乎由 VTuber 全面宰制 YouTube 贊助排行榜,臺灣去年 Super Chat 的前 50 名中,虛擬網紅僅佔 5 個名額,比前年增加 2 個。但贊助金額成長了 3 倍,可見臺灣網友也越來越願意用金錢表達對 VTuber 的支持。
這 5 名上榜者分別是 Yahoo TV 旗下 VTuber「 杏仁咪嚕 」,贊助金額破 144 萬;因聲援韓國瑜打開知名度的「 高雄林小姐 」,贊助金額超過 83 萬;Yahoo TV 旗下原生 VTuber「 Hoonie friends 」,贊助金額約 75 萬;艷世設計旗下 VTuber「 鳥羽樂奈 」,贊助金額近 40 萬;小倉電子企業社旗下 VTuber「 KITSUNEKON 」,贊助金額近 20 萬。 儘管只有短短幾年的發展,作為最早經營 VTuber 品牌的媒體,Yahoo TV 虛擬網紅製作人許朝欽認為臺灣每個階段的 VTuber 粉絲樣貌並不一樣。他提到,2018 年日本的粉絲比較多,臺灣還沒有看 VTuber 的習慣;2019 年開始,原本只有喜愛動漫的人會看 VTuber,後來又加進愛看遊戲實況的族群,以及本來就會看 Youtuber 內容的網友,「但追 VTuber 的人比較像是在追星,從贊助的金額也可以發現,投注在 VTuber 上的錢比較多,很像過去追星的模式。」
有人追 VTuber,自然也有人想成為 VTuber。從大學開始玩 cosplay(角色扮演)至今超過 10 年,西婭(化名)去年看到 VTuber 的影片後,就在心裡埋下成為全職 VTuber 的念頭。她說,一方面是因為 VTuber 可以用可愛動畫的形象,進行各種表演,讓她覺得很新鮮,另一方面是臺灣 YouTuber 的市場已經飽和,思索再三後,決定轉往虛擬網紅發展。
做 VTuber 的時候,究竟是表現自己,還是在扮演一個角色?西婭表示,日本的 VTuber 在事務所會受到專業的訓練,學習拿捏話題的尺度與如何揣摩表情、動作。對她來說,過去在 cosplay 時必須學著融入所扮演的角色,當時的經驗如今正好派上用場。此外她也為自己安排配音課程,矯正咬字和練習說話,為出道作好萬全準備,「我有感覺 VTuber 風潮在臺灣開始燒起來,幾乎每天都有新人出道(首次在 YouTube 上直播亮相)。」
Yahoo TV 旗下擁有臺灣兩大 VTuber 明星:「虎妮」和「杏仁咪嚕」,雙雙排進去年 Super Chat 的前 50 名名單。許朝欽坦言,一開始對「虎妮」的期待是做好一個電玩節目的主持人,由 Yahoo 企劃主要內容,再讓「虎妮」去執行完成;後來他發現,網友對「虎妮」的期待不在於此,而是做好陪伴者的角色,讓粉絲感到窩心、產生依存感。如何創造虛擬的溫暖,是許朝欽經營 VTuber 三年多來,最深刻的感悟。
角色定位一轉變,營運措施就得跟著修正。許朝欽說,早期是以節目的需求為導向,大家一起構思腳本、克服技術問題,研究社群該怎麼呈現,所以每支影片的內容他都高度參與;現在的話,改以 VTuber 的團隊為內容提案的核心,Yahoo 方則轉為尋找跨界的合作機會,例如「虎妮」2019 年擔任高雄市六月的觀光代言人、2020 年則和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特展,就是新的嘗試。
大部分 VTuber 透過長時間聊天、玩遊戲和唱歌提供粉絲虛擬的溫暖,在臺灣的 VTuber 贊助榜上,卻有一個獨特的存在:政治色彩鮮明的「高雄林小姐」過去因常 Call In 到政論節目中,替韓國瑜澄清負面言論爆紅;2019 年經由網友協助轉戰直播臺,成為 VTuber,每天平均在 YouTube 直播 2 小時,談論時事、政治,帶起公共議題的討論,有時就播自己喜歡的歌,和粉絲輕鬆聊天。
她的頻道連續兩年擠進臺灣 YouTube 贊助排行榜前 10 名,累積贊助金額超過 180 萬,跟她在名單上較勁的頻道有「杏仁咪嚕」、「虎妮」、「鳥羽樂奈」等 VTuber。
「高雄林小姐」表示,很多網友喜歡聽她的節目,是因為欣賞她對政治議題的觀察,即使沒有以真面目示人,且粉絲年齡層大多在 35 歲以上,但他們都很能接受自己 VTuber 的樣貌,「畢竟他們會來聽我的節目,並不是因為我的外觀或身材,而是因為我能講出他們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
打開 YouTube 直播的頁面,每個小小方框像是一間間商店,兜售著各項服務與資訊,只要網友喜歡,就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表達支持,包括金錢贊助。有頻道主正在進行新商品的開箱、有遊戲實況主展現高超技術打怪,也有以虛擬面目示人的 VTuber,正和粉絲聊著自己喜愛的輕小說、過往的生活,或是這兩天又嘗試了哪些暗黑料理。
2017 年就入坑的 Zweiter,現在每天平均花 2 至 3 個小時看 VTuber 的影片;對他來說,VTuber 既是實況主、是偶像,也是朋友,「我很享受和她們共度的時光,沒什麼距離感,也很輕鬆,我不會替他們做分類。」
今年 25 歲的 Shina 雖然從去年 9 月才開始看 VTuber,但已經成為每天重要的活動之一。她會因為 VTuber 分享自己的遭遇而感到難過、感動,也願意參與贊助,或是購買喜愛角色的語音商品,內容會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場合而定,就像對方真的在與自己說話。
「喜愛 ACG 文化的人常常被質疑,是不是分不清楚現實與虛幻的差異?」雲山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粉絲是分得出來的,所以才能拿捏娛樂跟冒犯的分際該在哪裡,「例如不會有粉絲跑去問 Gura 怎麼可能真的活 5000 歲?第一是不會有能說服人的答案,第二是這樣問就不好玩了。」
追 VTuber 的行為對於外人來說,可能難以理解,雲山建議,不妨把觀看 VTuber 的直播,想像成走入電影院欣賞一部電影,例如《搶救雷恩大兵》,從開頭驚險的搶灘過程、戰場上的相互殺戮、到最後完成任務;看完之後,你會很感動、很難過,但卻不會質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因為你的情感跟這部電影有了共鳴。」雲山如此作結,「和我從 VTuber 身上獲得的感動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