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解嚴 33 年,重返戒嚴時代軍事審判檔案:最年輕被起訴者 14 歲

解嚴 33 年,重返戒嚴時代軍事審判檔案:最年輕被起訴者 14 歲

閱讀時間 2 分鐘

從民國 38 年 5 月 20 日到民國 76 年 7 月 15 日,臺灣總共在戒嚴令中 38 年 56 天,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戒嚴。
解嚴後,臺灣對過去威權時代的討論逐漸開放,近年來,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力道加大,在 2018 年成立獨立的任務型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 2019 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政治檔案條例》,明確規定國發會為政治檔案收集、研究、開放的主管機關,條例重點包括:簡化解密程序、加速開放運用、公開檔案中的姓名代稱以還原歷史真相。2020 年二二八紀念日前夕,「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正式上線。
促轉會委員葉虹靈表示,轉型正義的首要工作是找到受難者,在威權統治時期,有大量平民受到不公平的軍法審判。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完整公開檔案,打破過往被簡化的加害者的形象,「臺灣(轉型正義)的第一步,首先是要還原歷史真相。」
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的軍事審判檔案,主要來自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促轉會、國發會檔案管理局。使用者可以輸入人名、地名、事件名、職業⋯⋯等關鍵字,搜尋相關的判決書,受裁判人的犯行、同案被告、所犯法條、起訴檢察官、審判長,都如實還原。
在 10710 筆軍事審判檔案中,86 %的案件能辨認出被起訴者的年齡,當中年紀最小的是 14 歲,有 3 男 1 女,最年長的是 77 歲,有 1 男。大多數被起訴者,年齡區間落在 20 至 35 歲。裁判年度以民國 39 年至 42 年間最多,佔了總案件數的 45 %。受審判的男性案件數(96%)遠多於女性(4%)。
促轉會初估,威權統治時期曾受政府追訴、審判或立案監控管制的受害者人數,約有 1 萬 8 多餘人。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中能查找的受審判人數已經超過 1 萬人,對於資料的解碼、編碼工作仍持續進行中。
註:原文「世界上最長的戒嚴時期」經查有誤,世界上最長戒嚴時期應為敘利亞(1963-2011),臺灣解嚴當時,為世界上最長的戒嚴,但以總時間來算並非最長期。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