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武漢肺炎資訊戰:解密中國大外宣分工

武漢肺炎資訊戰:解密中國大外宣分工

閱讀時間 14 分鐘

「傳染病專家 Ana Ferreira 說:中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反應堪稱典範,我們可以說中國成功地讓上百萬人免於遭受感染。」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 月 31 日發布於 Twitter。
「海南島最年輕的患者已經順利出院了,趕快來瞧瞧這個 4 個月大的女娃兒!」環球電視網,2 月 12 日發布於 Twitter。
「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鐘聲一同醒來。櫻花在溫暖的春風中飛揚,武漢,我們在等你!」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 月 18 日發布於 Twitter。
「中國持續在提供國際援助,對抗新冠病毒,到今天為止,已經給予 80 多個國家支援。」環球電視網西班牙語頻道,3 月 21 日發布於 Twitter。
過去 5 個多月來,中國官員和媒體在 Twitter 上合力構築了一個團結又充滿溫情的抗疫大國形象:雖然深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所苦,但中國上下一心,每個人無私奉獻,共同抵禦無情的病毒侵襲,其中沒有弊端、沒有疏失、沒有隱瞞,政府與人民最終將擁抱甜美的勝利。
一切都來自於官媒新華社 1 月 20 日的一篇報導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章中指示,疫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各級政府應全力組織防疫、救治患者與深化國際合作。他還特別叮囑,「要加強輿論引導,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新春佳節。」

黨的意志 貫徹愛國主旋律

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度就疫情做出公開表態。接著,包括人民日報、環球電視網、央視等官媒,幾乎同一時間在 Twitter 發布內容雷同的短文:「習近平主席下令採取堅決措施,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但未針對中央防疫工作有進一步的追蹤或評論。
外交系統也動了起來,駐英大使劉曉明、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駐美大使館則陸續推文,強調政府已採取最高等級的應對手段,「我們一定能戰勝傳染病!」
此後,不論中國爆發再怎麼大的事:罹病人數暴增 8 萬例、政府隱瞞疫情、官員打壓知情醫療人員等爭議,中國外宣系統皆貫徹習近平要求的宣傳原則,「主動發聲、正面引導,讓正能量始終充盈網絡空間」、「回應國際關切、說好中國防疫故事」,頻繁在歐美主流社群平臺 Twitter 發表文章,試圖主導外國談論中國疫情的方向。
READr 鎖定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長期監測的中國外交人員、駐外使館及媒體人士名單共 158 個帳號,分析自今年 1 月 1 日至 5 月 14 日的 Twitter 資料,勾勒出中國大外宣的樣貌:外交部團隊與官媒的分進合擊。
外交團隊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帳號為主戰力,主動迎戰外界的批評;團隊的其他人(包括駐外大使館及大使)多以轉推推文為主,強化對輿論的影響力。特別的是,有不少帳號是「個人」帳號,而最資淺的趙立堅反而是社群影響力最大的。
中國外交系統 誰在疫情資訊戰中最有影響力
至於媒體,則是大量發佈帶有「正能量」的文章,例如民眾團結抗疫、醫護人員犧牲小我的故事,再由外交團隊轉推在 Twitter 上。媒體更在 4 月底開始有了新任務:積極為官方「闢謠」,回應武漢非疫情起源地、新冠病毒不是中國實驗室人工製成等質疑,提供大國資訊戰中不可或缺的「子彈」。

大外宣進攻主力:外交部發言人團隊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於今年 1 月初就出現逾 50 名不明肺炎患者,當時只有零星媒體報導,外交系統並無任何表示;習近平在 1 月下旬一錘定音,決定「大國抗疫」的國際形象後,外交部發言人團隊立刻在 Twitter 上著手拉坯塑型。
例如疫情初期,發言人之一的趙立堅首度就此議題推文,即強調中國的今非昔比,「相較於 2003 年的 SARS 疫情,中國社會已經進步了很多」;兩間臨時專科醫院「火神山」、「雷神山」施工不到兩週就交付使用,也被發言人團隊視為高效率的典範,頻頻在 Twitter 分享施工進度。
不過從 1 月 26 日開始,中國確診日增破千例,不久全境淪陷,甚至日本、韓國和泰國等亞洲國家都陸續新增由武漢傳入的感染個案,Twitter 上開始出現指控「中國人是病毒帶原者」的文章,發言人團隊除了持續轉述 WHO 高度讚賞中國的防疫成果,輿論的重心也慢慢從強調國內防疫建設的「快狠準」,轉向批判國外刻意仇視中國,主要的攻擊對象即是美國。
「看到美國、澳洲、日本和英國撤僑讓人遺憾,我擔心的是,他們可能會把病毒帶回自己的國家,這將對全球構成嚴重威脅」——中國駐南非大使館 2 月 1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美國的旅行限制和檢疫工作被批評太過火了。喬治敦大學的全球衛生法專家 Lawrence Gostin 說:這正是世衛組織警告的,我們正從過度自信滑入恐慌和過度反應。」——趙立堅 2 月 1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回應美國 1 月 31 日禁止過去 14 天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入境
除了不滿美國實施旅遊禁令,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還批評美國從未向中國提供任何幫助,卻是第一個從武漢撤出領館人員的國家;趙立堅則提到,2009 年的 H1N1 之所以大流行,就是因為美國防疫不力,這也是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美中兩國在 Twitter 首次的言詞交鋒。
而當外交團隊忙著對美國口誅筆伐,傳達「中國防疫有成」的重責大任,就落在媒體的肩上。

大外宣的溫柔力量:媒體如何「暖人情、聚民心」?

媒體推文趨勢
「在武漢的一間臨時醫院裡,原本只有 1、2 個病人在跳舞,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環球電視網 2 月 10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好消息!湖北省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嬰兒已經康復出院了,他只有 14 個月大,這是中國第一個確診的嬰兒。」——中國日報 2 月 14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一對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夫妻在同一家醫院接受治療,87 歲的丈夫非常擔心 83 歲妻子的身體,所以他帶著自己的點滴,每天都去照顧老伴。」——環球電視網西班牙文版 2 月 19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2 月,中國疫情方興未艾,從以上 3 則熱門推文卻不見任何挫折。中國官媒維持著主旋律:良善的人民相互扶持,醫護人員犧牲小我,與政府齊心抗疫,最終將一同戰勝新冠病毒,主打溫情牌,展現的疫情多帶有正向色彩,較少著墨在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疫情重災區所遭遇的醫療資源短缺和防疫措施爭議。
面對國外越來越嚴重的亞裔歧視,媒體也選擇以柔軟的姿態處理。例如人民日報於 2 月初分享了一段影片,主題是一名亞裔年輕人蒙住眼睛與嘴巴,帶著一張紙板站在義大利廣場,上頭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請不要歧視我」,得到路人的擁抱與鼓勵,影片超過 1300 次轉推,其中包含中國駐肯亞大使館、駐菲律賓大使館。
此外,媒體還分享來自德國、義大利、挪威和北愛爾蘭「孔子學院」的聲援,影片中的外國人或是對著鏡頭喊出「武漢加油」,或是接力唱歌。不久後,趙立堅也發布了南歐國家蒙特內哥羅孔子學院的打氣影片,試圖強化中國與國際緊密連結的印象。孔子學院是中國教育部所屬單位,目的是「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外界認為是中國發動對外宣傳的重要媒介。
外交團隊 v.s 媒體 誰最具社群影響力
觀察疫情期間媒體的推文特性,不但產出快速、產量也大,像是環球電視網、新華社、人民日報等著名官媒,過去 4 個月的發文量總數都超過 1 千則;且媒體善於利用社群語言,能快速掌握輿情,因此外交系統裡的「轉推大戶」——頻繁轉推的中國駐外使館、大使們——最常分享的推文來源,幾乎都是中國日報、環球電視網與新華社。媒體與外交系統便是透過相互轉推,或是在短時間推出類似內容的文章,增加在社群的影響力。

官媒宣傳在「李文亮事件」意外失手

然而作為引導輿論的領頭羊,中國官媒傾力宣揚黨的意志,卻使得關鍵的爭議事件失去討論空間。
疫情期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吹哨人」李文亮事件,這位眼科醫師去年年底在微信和同業透露,「武漢華南水果海鮮市場出現冠狀病毒感染,正在進行病毒分型」等訊息,遭警方以「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不實言論」為由,提出訓誡。李文亮今年 1 月底確診武漢肺炎,並於 2 月 7 日病逝,當天清晨大量網友湧入李文亮的微博哀悼追思,並抨擊政府隱瞞疫情、不當管控言論自由。
媒體在 Twitter 上是如何撰寫李文亮的故事呢?
「武漢市政府向李文亮致敬!2 月 7 日上午,武漢市政府網站發布公告,武漢中心醫院李文亮醫師,因感染新型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我們深表哀悼,萬分惋惜!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對其家人表示誠摯慰問!」——新華社 2 月 7 日推文,轉推數僅 11 次
「李文亮的去世引發人們對湖北當局的不滿,我要求湖北省道歉的文章已經廣泛流傳,但有人認為這代表著中國不穩定的標誌,這太誇張了。」——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2 月 8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武漢警方宣布撤銷對李文亮醫師的訓誡令,並向其家人道歉。作為武漢的眼科醫師,李文亮在 2019 年 12 月警告公眾新冠病毒即將爆發,不久後就死於這個傳染病。」——人民日報 3 月 19 日發布的熱門推文
沒有太多追蹤報導,僅是平鋪直述地提到中國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至於急救過程是否溝通失靈、地方政府是否刻意打壓知情醫療人員等關鍵問題,報告付之闕如,官媒也未深入追查。
相較之下,近年立場挨批逐漸親中的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對於李文亮事件的報導,即點出醫院與官媒通報死亡時間的矛盾,以及在其逝世後,網路上掀起支持李文亮、要言論自由的風暴。
除了未細究李文亮的新聞,媒體在處理武漢市長周先旺的相關爭議,同樣也是輕描淡寫。
周先旺曾經不顧疫情,照常舉辦萬人團圓飯活動,還說過「因春節和疫情影響,有 500 多萬人離開武漢」,引發輿論譁然;1 月底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疫情不即時披露是「因為未獲得上級授權」,被視為是暗示中央也應負擔耽誤疫情的責任。
不過,這些因周先旺而起的風波,在官媒的報導中隻字未提,只有環球電視網發佈一篇專訪,訪談周先旺決定實施武漢封城的動機。

「我製圖,你轉載」媒體與外交人員的闢謠分工

大外宣闢謠分工
中國官媒和外交團隊合作無間的例子,還有和美國從 2 月打到現在的資訊泥巴仗。
根據推文趨勢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上半場自 1 月底開始,歐美媒體紛紛轉述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的報導,引述一名「前以色列情報官員」,稱新型冠狀病毒是中國研發的生化武器,從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洩漏。之後美國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在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首次指控,「病毒恐怕是從 P4 病毒實驗室流出,中國在說謊!」
這個時期,中國採取「以牙還牙」的策略回應,由趙立堅領軍,將輿論焦點轉移至美國防治武漢肺炎的措施失靈,尤其是美國疾病防控中心主任於 3 月 11 日坦承,部分武漢肺炎患者被誤診為流感一事,更讓趙立堅有了發揮空間,質疑美國連國內的疫情都管不好,只顧著污衊中國,搞不好「美軍才是把病毒帶到中國的兇手。」
美中兩國相互指控對方是武漢肺炎的起源地、邊境防控不力、瞞報與延誤疫情,甚至各自驅逐彼此的駐地記者。
4 月 20 日,華春瑩發文再次重申,「唯有建立在事實之上的,才是正確的決定。部分美國人必須知道,他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中國」;隔日,中國日報於 Twitter 公布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實踐》,闡述中國如何迅速遏止武漢肺炎的擴散,以及成功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在這篇推文之後,官媒開始整理所有針對中國疫情的控訴,製作中國版的「事實查核報告」。部分媒體還會就美國總統川普發表的說法予以駁斥,例如川普曾聲稱注射清潔劑跟照射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環球電視網就做了以下澄清:
5 月 9 日,新華社發布《關於 COVID-19 美國對中國所有指控的事實查核》,洋洋灑灑列舉 24 條爭議,並做出長篇回應。新華社表示,「每當新的謊言出現時,我們將繼續向世界揭示真相。」獲得華春瑩、駐多明尼加大使張潤、駐委內瑞拉大使李寶榮等 5 名外交人員轉推,這篇推文之後還推出圖卡的版本。環球電視網則製作一系列的闢謠集錦,一條條列舉其認為錯誤的指控。
媒體的闢謠內容淺白易懂、形式越來越多元,除了圖卡、懶人包外,還會製作「迷因」影片,例如新華社 4 月 24 日推出一支以樂高積木為主角的短版動畫,凸顯美國說法的自我矛盾。這支影片至今已有超過 36000 次轉推。

媒體只是工具 外交系統才是大外宣的論述核心

即使媒體擁有較好的社群擴散率,中國對外宣傳的議題發動者還是外交部的發言人團隊。我們統計了最多駐外使館與大使們轉推的文章,發現前 10 名的推文中,就有 8 則是華春瑩和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帳號所發布,時間點大部分都落在 3 月 20 日——前一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格斯推文抨擊中國銷毀病毒樣本,讓武漢醫生們噤聲,審查網路上表達擔憂的意見。
當時美中唇槍舌戰正熾,華春瑩連續發布 6 則文章,連番質疑美國驅逐中國記者、無端指控中國瞞報疫情,「為什麼這麼害怕中國共產黨?」這些推文都獲得至少 40 個駐外使館、大使轉推,可見外交系統仍以發言人團隊馬首是瞻。

疫情大外宣 以私人帳號作為外交紅線的防火牆

梳理中國外宣系統在 Twitter 的推文趨勢,可以發現自疫情爆發至今,以外交部發言人團隊為核心、其餘外交團隊唱和,官媒則成為國家機器帶動議題風向的工具。
疫情嚴峻時,中國戮力宣揚防疫建設、渲染抗疫正能量;疫情弛緩時,中國轉而強調輸出防疫物資與經驗的能力,並呼籲國際應攜手合作。面對美國的質疑,發言人團隊用詞直白辛辣,多次拋出敏感問題,質疑對方說謊,對自身立場寸步不讓。
這樣的外交風格迥異於外交官過去的形象:態度不卑不亢、用詞謹慎精準。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洪子傑分析,過去中國走「公共外交」,由政府發起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既拉攏與他國的關係,也能輸出正面形象;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對網路的經營更積極,帶動輿論的方式也更彈性,以這次疫情的外宣模式為例,當內部疫情前景不明,外界的質疑又排山倒海而來,為了捍衛政權正當性,外交系統不得不強硬表態。
不過,洪子傑認為,中國外交團隊的表現仍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包括發言人選擇用私人帳號張貼較情緒化和敏感的文章,轉換至官方帳號時,用詞就比較中規中矩,僅是宣示外交部態度,「以私人帳號作為外交紅線的防火牆,是一種策略的應用:既表達自身立場,也能設下底線。」
「中國外交部發的推特,很能代表中國。」長期關注中國資訊戰策略的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則指出,所謂的外宣,是指官方對外的論述,中國透過收買媒體和智庫,散布對己有力的訊息,藉此塑造強盛的國際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觀察近日的外宣內容,會發現許多訊息「半真半假」,若透過內容農場和 LINE 群組大量散播,很容易使讀者混淆,進而造成社會混亂。
資訊戰被喻為是「無煙硝的戰爭」,對此時的中國而言,對外既能展現大國不畏病毒的氣度,對內也能維持祖國應變得宜的形象,環球電視網在疫情初期時,曾發布一則分析影音,稱「從某層意義上,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正在發揮作用:只要有政治意願,它就可以匯集最好的資源,做出最大的努力。」
對外宣傳和對內維穩,向來是中國外交策略的一體兩面。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引用資料

此報導使用的資料集,是使用 Twitter Search API 收集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長期監測的中國外交體系名單,每個帳號最多可往前回溯 3200 筆資料。
資料範圍設定在 1 月 1 日至 5 月 14 日,篩選出含有關鍵字「coronavirus、Wuhan、nCoV20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wuhancoronavirus、wuhanvirus、covid19、US、U.S.、America、Trump、Pompeo、臺灣、台灣、台湾、Taiwan」的推文,資料量共 46,312筆。
此報導另有以 Twitter Search API 收集 1 月 31 日至 4 月 30 日,關鍵字為 coronavirus, Wuhan, nCoV20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wuhancoronavirus, wuhanvirus, covid19,僅缺 3 月 6 日的資料,作為相互參照。資料量共 8,021,949 筆。
此篇報導中對「熱門」的定義是以該推文發布至今的「轉推數」為主。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