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故事一
聽不懂放假的
小學生
她叫洪金晶,今年 9 歲,從印尼回來台灣兩年多了,卻仍不太會說中文;至少,在我們三次的拜訪中,幾乎沒有聽她說過中文。
鴨子聽雷,連「放假」也聽不懂
洪金晶(Jin Jin,印尼語「戒指」之意)的父親洪玉華是台灣人,在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美娜多(Manado)待了 22 年,主業是修理漁船。他在當地娶了印尼妻子,陸續生了四名兒女。幾年前,台灣的漁船不再往返印尼,洪玉華最大的客源沒了,生意做不下去,只得在 2014 年 10 月返台。
當時,洪家人連身分證件都還沒辦妥,所以孩子們連學校也沒去,終日躲在屏東家中無事可做。很長一段時間,連洪玉華都沒有工作,只靠洪太太到夜市打工賺錢養家。現在洪玉華與 17 歲的長子、12 歲的次子,還有 9 歲的金晶一起生活,洪太太則和長女留在印尼,沒有再來台灣。
洪家人僅以印尼語溝通,家中幾乎不講中文,目前留在台灣的三名孩子,幾乎只靠英文與外界溝通。有一段時間,洪玉華將洪金晶與正在唸國中的次子送到安親班,期待他們能藉機學習中文,「但老師又沒有在教,他們兩個在那邊也沒辦法和別人講話交朋友」,導致學習成效不好。耗了 6 個月,洪金晶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次子則因為和其他孩子的年齡差距太大,格格不入,很快就決定不去了。
後來,洪金晶進入屏東市信義國小就讀,次子則前往至正國中,兩人的中文程度仍像一張白紙。現在,兩人一個唸小學三年級,一個唸國二,中文無論聽說讀寫,都沒有比入學時好上多少。洪玉華坦言,說不定現在洪金晶的程度還比哥哥好。
洪玉華說,雖然洪金晶和其他孩子一樣每天上學,但能聽懂的話非常少,只能讓她當作去學校「玩」。「老師叫要她開門她也聽不懂⋯⋯還有一次說隔天放假不用到學校,她連『放假』也聽不懂,第二天還到學校去⋯⋯哎⋯⋯。」
依賴英文與印尼文,中文難有成長
信義國小教務主任許明珠表示,雖然去年學校曾嘗試為洪金晶申請教育部的華語補救教學,尋找適當的通譯師資或補助,但當時她還不是主任,也不曉得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一直沒有申請成功。
後來,學校中的一位印尼志工「故事媽媽」,將洪金晶的案例透過臉書介紹給鄰近的印尼新移民,輾轉找來幾位有熱誠,而且能說流利中文、印尼語的志工媽媽,利用每天早自習時間半小時的「補習」課程,用印尼語幫洪金晶解釋老師上課的內容。
今年 9 月才開始幫洪金晶「補習」的印尼新移民 Lily 表示,相處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以來,她也不能確定洪金晶是否真的理解她教授的內容。「我說妳是聽懂嗎?她都笑笑帶過⋯⋯我不敢確定。」
「她好像有點害羞。比如我說妳用中文跟我解釋這個東西,她就要想很久。她跟我還沒有用中文聊,都用印尼文。跟她講印尼文她才懂,我說那妳用中文解釋看看,她就安靜了,都不講。」Lily 表示,洪金晶在家中都用印尼文與家人溝通,在學校和同學之間則用英文,如果一直抗拒使用中文,語言很難進步。
許明珠則觀察,過去洪金晶的老師就曾反應她不喜歡使用中文回答,雖然現在注音符號的認讀、中文拼寫還可以,但嚴重缺乏生活語言能力,這方面不只家庭需要一起幫忙,學校也正在申請華語補救資源,期待她未來在學校能儘速跟上其他同學。
不能只靠志工的愛心解決問題
屏東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社工林意芬表示,學校雖然很努力地透過非正式管道,為洪金晶找到志工媽媽來幫忙這些返國新二代,但這些新移民媽媽畢竟只是「志工」,愛心不能被濫用,否則她們大可將時間拿去做其他能賺錢的工作,志工模式不能成為常態。
林意芬也提到,過去幾年有不少新移民將孩子送回越南、印尼等國扶養,等到一定年紀後再送回台灣受教育,「(像金晶)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多,需要一套有系統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這個學期開始,信義國小找來兩名能說印尼語的外籍配偶,輪流到校為洪金晶進行半小時的特別輔導。
番外篇:金晶的哥哥怎麼辦?
信義國小教師洪毓儀表示,洪金晶的哥哥洪明星剛回台灣時,雖然已是唸國中的年紀,但因為他完全不會說中文,被安排到小學六年級就讀。洪明星當時是到低年級「跑班」,什麼班級上國語課,他就跟著去,後來學校發現效果不佳,就停止了這樣的安排。
「但我聽他的導師說,他(洪明星)常常上課就是趴在後面睡覺,因為他覺得聽不懂無聊,但他就是很乖。」洪毓儀說,洪明星的個性內向,和其他同學的互動並不多,但大家都曉得他的狀況特殊,所以學校師生都對他很好,他也因此喜歡待在學校中,「可是經常就像遊魂一樣,不說話,不過臉上總帶著笑容。」
洪玉華曾說,洪明星看起來很喜歡到學校上課,但中文程度不知為何一直沒有進步。洪毓儀則說,洪明星沒有其他人的協助,到學校又沒有具體目標,即便每天帶著課本,卻無法真的學習到東西。「後來他升上國中,我就不清楚他狀況了⋯⋯但這樣的孩子真的很需要追蹤。」洪毓儀強調。
洪毓儀表示,其他學校老師也曾向她反應,遇到越來越多像洪金晶、洪明星這樣的個案,大家也都感到非常苦惱,不知如何幫助他們。她感嘆地說:「教育不能說小朋友來這邊安全就好,因為畢竟它是一個學習的場域,還是要讓他們能有所收穫,至少語言要學會,基本生活能力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