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進度0%

全臺席次變化選區一覽:縮減席次大黨不減反增 擠壓無黨籍、小黨空間

全臺席次變化選區一覽:縮減席次大黨不減反增 擠壓無黨籍、小黨空間

閱讀時間 2 分鐘

對比 2018 年縣市議員版圖,2022 年選舉政黨版圖中第三勢力的變動幅度不小,如台灣民眾黨異軍突起、時代力量明顯式微。
不過,對比上一屆選舉,今年全臺有四縣市、七選區出現席次變動,儘管幅度都只有增減一席,但對於政黨分佈卻有顯著影響,尤其是沒有政黨奧援、本來就較難選上的小黨。
臺北市人口流失明顯,有兩個選區縮減席次,是全臺灣縮減席次最多的縣市,分別是第一選區(北投士林區)與第三選區(松山信義區)。
其中,北投士林區在 2018 年時,應選席次 13 席中,除了國民兩大黨搶佔 6 席,還有時代力量(1 席)、新黨(2席)、無黨籍(3 席);然而時隔四年,總席次縮減一席,兩大黨卻增長到 9 席,而當選人中屬於無黨籍或新黨人數皆明顯減少,無黨籍參選的黃郁芬未成功連任,時代力量則是正式退出臺北市議會(劉仕傑未當選)。
同樣減少一席次的松山信義區,2018 年原有一席來自無黨籍現任市議員邱威傑,不競選連任。但其他無黨籍議員挑戰者吳崢、吳萼洋、洪士奇、高毓安也無人能搶到松信區席次,讓國、民兩黨兩次席次數維持和上一屆相同。
其他縣市的選區席次縮減也有相同的狀況,雲林、嘉義全縣總席次不變,各自只有兩個鄰近鄉鎮市選區有增減額變化。以雲林減少一席次的第六選區為例,2018 年時無黨籍拿下 5 席,今年只拿下 3 席,其中,原先為無黨籍第一名的蔡孟真今年入籍民進黨外,並再度連任,其餘無黨籍在無政黨奧援的情況下,如新參選的無黨籍候選人林哲凌,即使在今年候選人也減少的情況下,仍舊無法進入成功當選。
選區縮減衝擊小黨、無黨籍,不過觀察增額的選區,無黨籍或小黨相反的也能稍微獲得「一席」之地。例如雲林縣的第一選區,增額一席,在民進黨減少兩席的狀況下,其中一席由台灣民眾黨取得席次,另外則增加兩席無黨籍議員。
另外新竹縣也有增額選區(竹北市),除了增加 1 席台灣民眾黨議員當選人外,無黨籍當選人包含現任無黨籍議員林禹佑、鄭美琴皆成功連任成功之外,也較 2018 年增加 2 席無黨籍候選人。
2926_01
贊助 READr 一起媒體實驗改革
相關報導
最新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