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思考過:電價會不會漲、火力和核能真的不好嗎⋯⋯等問題?

2018 年末的公民投票,讓「能源議題」從國會進到千家萬戶。由於「電」的問題直接影響民生,臺大風險中心在公投前抽樣的民調顯示,有超過八成的民眾關心能源政策發展。透過 READr 的小測驗,來看看你的想法跟哪個總統最接近!

背負能源轉型的責任,蔡英文政府卻面臨困境。距離小英 2020 年爭取連任的投票日剩不到 365 天,一起來看看她的能源政策推行得如何。

台電預測,20 年後臺灣將出現供電不足的問題,你的解決方法是?

臺灣能源為什麼要轉型?

  • 臺灣的能源 98% 仰賴進口,應提高自主程度,實現能源安全
  • 現有核電廠退役年限逼近,核廢料存放、核四是否重啟、替代能源哪裡來⋯⋯這些議題不能再拖
  • 回應臺灣社會對空污、生態環境永續的呼聲
  • 回應各國受到極端天氣衝擊,開始降低碳排放的世界潮流
  • 跟上世界發展綠能產業鏈,讓產業及鄉鎮轉型

但有專家質疑能源是否一定要轉型?小英上台後發生的幾次「能源危機」,也在挑戰人民對能源轉型的信心。

承諾能源轉型,卻頻頻遇上危機?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發生的能源大事

2017-08-15

815 全臺大停電

大潭發電廠跳電造成停電,影響戶數超過 830 萬戶,經濟損失數億元

2017-07 ~ 2018-12

彰化漁民抗議離岸風電開發案

彰化漁民抗議離岸風電設廠破壞當地生態、影響漁獲,環保團體也參與抗議

2018-04-01

電價漲 3%

電價 4 年半來首度調漲,未過門檻的小度數住戶與商家電價不會漲

2018-10-08

觀塘三接案環評通過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簡稱三接)環評在環保團體抗議聲中通過,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請辭

2018-10-12

停止擴建深澳發電廠

因可能帶來空污、破壞當地環境,深澳火力電廠擴建案爭議多時,在三接環評通過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停建深澳

2018-11-03 ~ 11-18

反空污遊行

臺北、高雄、台中分別舉辦以減煤為主訴求的反空汙遊行,總計約上萬人走上街頭

2018-11-24

能源議題公投通過,非核家園條款失效

反空污(第 7 案)、反燃煤電廠(第 8 案)、廢除《電業法》非核家園條文(第 16 案)公投通過,《電業法》中規定 2025 非核家園的條款失效。火力發電每年要減少 1% 並不再新建擴建燃煤電廠,政府因此需重新調整能源政策

2019-01-19

躉購價爭議,離岸風電廠商停工

因 2019 年預告的躉購電價比去年大降 12.7%,考量成本,外商沃旭能源停止執行與臺灣廠商的合約,引發風電外商是否「棄臺」的擔憂,也有人認為政府不該花鉅額向外商買電

2019-03-04

經濟部提出新能源配比

因應公投結果與電源開發計畫,政府提出新的 2025 能源配比:燃氣 50%、燃煤 27%、再生能源 20%、核電 1%、燃油和抽蓄水力也各 1%

與現況大不同的能源轉型目標

蔡政府在 2017 宣佈能源轉型目標,2019 年初經過修正,但不管是原版還是修正版,與發電現況相比都有很大不同:

臺灣發電結構的現況與未來

能源轉型目標:20、50、30 → ?

蔡政府原先規劃的 2025 年能源配比為:再生能源發電量 20%、天然氣 50%、燃煤 30%,因應去年底的公投民意,經濟部在 2019 年 3 月微調成核能、燃油、抽蓄水力各 1%,燃煤 27%。

經濟部重申「非核家園」目標不變——2025 年 5 月最後一座核電廠執照到期後不再延役,確定核電將走入歷史,但長期的能源配比究竟為何,經濟部還在研議。

為了達標,政府怎麼做?

處理過去能源轉型的阻礙:

  • 落實綠電先行(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 修法開始初步電力自由化,終結台電壟斷電力市場(修正《電業法》)
  • 將「核電歸零」明確時間點寫入法條
  • 檢討《環境影響評估法》對能源相關開發案的限制,兼顧保育與發展

確保開發新能源時不缺電:

  • 訂定再生能源階段性發展目標
  • 要求台電加強建置智慧電網和儲能設備
  • 加強維護發電設施,確保緊急時刻有足夠的機組可以供電

但同時也引發這些擔憂:

  • 再生能源成本高,加上分攤擴建燃氣、封存核四的成本,未來電價會漲 20% 至 30%
  • 蔡政府回應:2025 年前電價可能會上漲,但不一定漲足 30%,要視該年能源成本而定,且已設下 3% 的電價漲跌幅上限,保證電價不因能源轉型而大漲
  • 大幅提高發電不穩定的再生能源比例,會有缺電危機
  • 學者指出:相較於電價,臺灣居高不下的用電量更應該擔心
  • 蔡政府回應:為了節能,推動讓民眾能直接看到用電量的智慧電表普及化

就算解決轉型後的電價問題,降低煤電、不要核電後,電從那裡來?身負重任的再生能源能及時補上缺口嗎?

提升再生能源面臨什麼挑戰?

按照蔡政府的規劃,發電量的缺口將由再生能源來填補。但綠能的發展卻引發一些批評:

綠能不穩定

  • 加強智慧電網、儲能設施、電網調度,經由調節提高供電穩定性
  • 提升對風、陽光的預報能力

綠能很貴

  • 綠能推動臺灣產業轉型,前期投入的金額較高,但發電達到一定規模後,成本會大幅下降
  • 核煤發電成本被低估,發電衍生的污染物、安全性等外部成本都沒有被計算

綠能裝置土地有限且影響生態環境

  • 制定法規讓農漁業用地和綠能裝置共存、清查可用閒置國土、生態衝擊由環評把關

再生能源:從 5% 提升到 20%

目前再生能源以水力發電為最大宗,生質能(垃圾沼氣發電)排第二,但這兩者已近飽和,想大幅提升再生能源,要從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著手。

臺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現況與目標

政策推動太陽光電成長

預計 2025 年,太陽光電會取代水力,成為臺灣最主要的再生能源。

臺灣自 2000 年開始補助政府單位及民間設置太陽光電設施,2009 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確立台電以 20 年為期,以固定優惠價格收購綠電的「躉購制度」後,裝置容量才開始明顯快速上升,蔡英文上台後,推動「太陽光電 2 年推動計畫」,2016 年至 2017 年的裝置容量成長率達 42%。

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自 2010 年開始大幅成長

太陽光電要如何「破關」?

雖然過去在政策鼓勵達成高成長率,但要達成目標還需要高倍數的成長。且要順利設置太陽光電還有重重關卡:

  • 可裝設面板的土地和屋頂有限
  • 投資綠電有利,農漁業用地被拿去「種電」
  • 申請裝設手續繁瑣、小規模發電利潤低,影響民眾參與意願
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現況與目標

風力發電欠什麼「東風」?

臺灣風電發展比太陽光電早,但仍有問題未解:

  • 風機開發衝擊當地生態、產業(如漁業)
  • 風力強勁的冬季非用電高峰期
  • 風電躉購價格的高低代表全民要花多少錢買電,引起民眾疑慮
  • 臺灣缺乏離岸風機技術,需引進外商,若政策有變動(如收購價格)容易影響廠商投資意願
2014 年以來風力發電裝置容量與目標容量

火力發電廠如何轉型?

從燃煤為主轉成燃氣為主,遇到這些挑戰:

  • 天然氣發電成本比煤貴
  • 要增加天然氣接收站,但選址遇到困難
  • 天然氣需進口,且儲存期較短,若遇到天災讓運輸船無法靠岸,將有「斷氣」危機
  • 地方要求減煤的進度太快,影響政府規劃
燃氣配比要在 2025 年前大幅提升

臺灣的零核之路還有多遠?

要從發電量近 10% 降到 0%,遇到這些挑戰:

  • 少了核電會不會缺電?供電不穩?
  • 核電議題成為選舉籌碼
  • 朝野一直以來都有擁核勢力
  • 主張現有核電廠延役和重啟核四的呼聲不斷
鏡傳媒

文字:劉子維設計:陳怡蒨工程:HY Tan

照片來源:台灣電力公司、中華民國外交部、姜永年、楊彩成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