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幼兒園,家長、政府大不同?
今年 2 月,位於新竹縣的私立英格蘭幼兒園因為 2 年來多次被教育局查獲違規超收幼童,面臨罕見的嚴厲裁罰:勒令停辦一年。
雖然公開資料中,英格蘭超收的裁罰記錄只有最近的 3 年,但在 102 年度的幼兒園評鑑,該校就已經被發現超收幾乎兩倍的學生。如果統計所有的違規事項,它被裁罰的次數居全臺幼兒園之冠。
然而,家長眼中的英格蘭幼兒園卻是評價好、學費平易近人的口碑代表。
訪問多位孩子就讀英格蘭的家長,對其評價不外乎「學費便宜」、「才藝教學多元化」、「課程有辦法銜接小學」⋯⋯等等。這讓英格蘭幼兒園即使從 102 學年被查獲超收,屢次被罰減招、停招,到終於勒令停辦,人氣始終不減。
「講真的,哪一間幼稚園沒有超收?」育有一女的家長 W 直言,「只是超收的程度大還是小而已。過去額滿的時候,有多少人去拜託(園方讓孩子就讀)?」W 的孩子從幼幼班就在英格蘭幼兒園就讀,直到小學快畢業,都還留在英格蘭的安親班,「我很信任這間幼兒園。」
近一、兩年,英格蘭的爭議越鬧越大,W 的朋友也開始問她,還要讓孩子繼續就讀嗎?「我就說,哪一家(幼兒園)沒有違規?」顯然對 W 而言,超收並不是選擇幼兒園的地雷區。他甚至不諱言地說:「有時候真的希望政府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作為雙薪家庭的家長 C 同樣提到,「同事的兩個小孩都是英格蘭畢業,他非常推薦,再加上其他親友都說好,參觀後就決定了。」擔心搶不到名額,C 提早一年多就開始準備,入學前 8 個月就預繳訂金、保留位子。
不過 C 坦言,他的確感受到「超收」帶來的影響。放學接小孩時,發現學生愈變愈多,「但我想說是代表園方教育方式是好的,才會有更多人來讀。」對於 C 來說,英格蘭幼兒園的硬體設備、師資、學費,以及完美落在夫妻通勤的路線上,是更重要的事。
如何選擇幼兒園,每對家長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挑選方程式;而政府為了確保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制定了一套審核標準。同樣是為孩子好,為什麼兩邊的「完美幼兒園」長相這麼不同?
熱詞一覽:家長們真正關心的是什麼?
為了勾勒出臺灣家長們心目中的完美幼兒園,READr 蒐集在 Google 搜尋引擎前三名的親子論壇,找出關於幼兒園相關討論文章共 3 萬多筆資料,發現了理想與現實間的鴻溝。
綜觀 3 萬多筆幼兒園相關討論的文章,從打聽幼兒園評價的請益文、幼兒園生活分享記錄,到學習歷程的深度討論,應有盡有。前 200 名熱門詞彙中,有稱呼幼兒的稱謂詞(如孩子、寶寶),還有以地緣關係討論在地幼兒園的地名詞(如新莊、三重),也有關於「鋼琴」、「圍棋」,或是「師資」等培養小孩專長或興趣的相關話題。
熱門詞彙前 10 名中,除了常見的發語詞「孩子」、「如題」以外,第一名是「公立」,還有兩個詞彙「英文」、「美語」與雙語教育相關,可見臺灣家長期待孩子從小就能掌握語言優勢。
從論壇熱詞中可以看到家長在討論幼兒園時會關心的主題,主要分成兩個面向。
第一是對孩子的教育期許,部分家長會傾向選擇擁有「雙語教育」資源的幼兒園,透過衡量學科教育內容(如數學、心算)、與課外的才藝內容(如鋼琴、圍棋),或直接選擇知名品牌(何嘉仁、MPM)的幼兒園就讀。
以「雙語教育」為例,無論是論壇裡提及此主題的文章,或是實際訪談家長,都可看出家長對此立場各異。大致是「讓孩子快樂成長」與「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兩個不同的論點,兩派家長也常在論壇中爭辯不休。
第二種考量則是家長如何從現實與經濟條件出發,在有限資源下挑選最理想的幼兒園。
若以「主題」歸類常見的論壇熱詞,可以發現「接送與距離」、「費用與補助」是討論聲量最高的前兩名,之後才是前述出於教育考量的「雙語教育」。
「有時候在家境生活條件之前,也沒什麼好挑的。」住臺北市的歐陽媽媽直言,她女兒去年剛從幼兒園畢業,「其實像師資、學習環境之類,說好聽對孩子來說是都很重要,但光考量好學費問題、留園時間,再來是接送距離⋯⋯,可能也沒剩什麼選擇了,更不用說(除了雙北以外)其他縣市。」
雖然近年政府推出準公共化政策,與部分私幼業者合作,希望透過費用減免相關措施,減緩家長負擔,各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幼兒入學補助,但金額畢竟有限。從幼兒園起,零零總總的學雜費款項累積起來十分可觀,成為育兒家長的一大重擔。
育兒生養看似是「家務事」,但近年為了減輕新手爸媽負擔,政府力推發放津貼、增設幼兒園,也嚴加稽查違規幼兒園。即便如此,在理想面前,家長仍得和種種現實條件妥協。
準公幼政策家長仍有疑慮
公幼名額搶手、小孩在寒暑假期間無人照顧,常是家長對公幼卻步的原因之一,但私立幼兒園費用又太高。教育部從 107 學年度開始推動「準公共化幼兒園」,私立幼兒園通過審核後,可依法與政府簽約,由政府直接補助園方,讓一般家長可月繳不超過 4500 元,解決過去家長為公幼名額搶破頭,私幼學費又難以負擔的問題。
但無論是從熱門論壇裡的資料、還是實際訪問,都發現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的討論量,在整體論壇中僅佔 0.2 %,屬於少數,且家長們對這項政策仍有顧慮。
「(準公幼)還是會有我們一些不放心的地方。」在臉書經營育兒內容、粉絲數破 11 萬的吳霈蓁提到,近年收到許多家長反應對準公幼的顧慮,她擔心會有部分原本招生情況不佳的學校,為了繼續營運,選擇加入準公共政策,甚至有些準公幼還會巧立名目,加收過多費用。
她解釋,雖然公定學費上限是 4500 元,但政府的作業要點並沒有解釋清楚,哪些費用涵蓋在費用內、哪些是可以合法加收的費用,因此出現灰色地帶。例如說,就曾有家長反應,有幼兒園加收「英文課」費用,但英文課是安排在白天的上課時間。
此舉不但違反了「幼兒園正常上課時間不可安排分科教育」的規定,原本學費就已經涵蓋教保服務時間(下午 4 點以前)所有課程的教材花費,園方不可另行加收費用。但實際上卻有幼兒園想方設法加收費用,如果家長不清楚法律規範,就很容易被違法收費卻不自知。
論壇中針對準公共化政策的討論,有家長表示孩子讀準公幼被體罰,因此考慮轉校;也有家長比較附近幾間幼兒園後,雖然不喜歡準公幼,卻因其他私立幼兒園費用太高、候補人數太多,而陷入猶豫;也有 2、3 名家長直言,對於現行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幼政策「難懂」、「爬文好多還是看不太懂」。
違規裁罰幼兒園人氣不減
政府改善幼兒教保環境的方式,除了推動準公共化政策外,還公開了曾違法的幼兒園清單。截至 2020 年 11 月,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裁罰專區共有 1899 筆的裁罰紀錄,且一年比一年多。親子論壇上都怎麼討論「裁罰」的爭議?READr 利用前十大幼兒園違規行徑,在論壇裡搜尋相關討論,發現前 10 大違規行為的相關討論,僅佔親子論壇中的 7%,十分稀少。
儘管在親子論壇中,直接討論「違規行為」的熱度不高,但這些違規行為都可以對應到家長在考量幼兒園時會關心的主題,例如合格師資、師資配比⋯⋯等等。而同時符合「幼兒園違規行為」、「家長討論度最高」的,正是「費用」、「才藝與分科教育」這兩大主題。
與「費用」相關的違規行為是「超額收費」。在幼兒園的違規記錄中,其裁罰數量排名第四,僅次於超收、黑牌教保員及師生比不符。違規者除了可能被處以 6000 到 30000 元的罰鍰,過去更有幼兒園曾因 3 次違反規定,被判定停止招生一年。
對此,家長是怎麼想的呢?親子論壇中提及「超額收費」的討論,有家長提到「無法被園方加收費用的理由說服」,也有家長自稱是「突然加錢且無任何通知感到非常厭惡的媽媽」,並分享全國教保網的資訊,表示其他家長若發現幼兒園收費金額與申報不符,便可依法檢舉。
誠如家長吳霈蓁所言,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幼兒園收費常存在灰色地帶,一旦家長不察,就容易落入被業者超額收費的陷阱裡。
就像家長關心的「才藝與分科教育」,從裁罰資料中可以發現業者常常違反「分科教育禁令」,意指業者違反《幼照法》規定,於教保服務期間實施分科教學,自 2018 年以來有 52 筆裁罰,是歷年裁罰量第九名。
在現行《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中除明文規定不可分科教學外,「全日、半日或分科的外語教學」、「以精熟為目的之讀、寫、算數學」都是禁止項目。也就是說,除非將學科教育融入正課中(如在上課過程中融入美語、算數、才藝),否則在下午 4 點前的正式教保服務時間進行課程都是違法的。
但多位家長都提及,有些學校還是會私下安排外師上英文課,或基於銜接小學的教育考量,家長仍會優先挑選教育資源較充足的學校。論壇資料中也顯示,相關條件(才藝、分科教育)討論文章數仍在論壇中佔有一席之地(1624 篇),僅次於前述的費用條件討論。
不受違規影響,著重才藝、學科的幼兒園仍是家長的熱門選擇。
幼教從業成高風險?業者和政策的雙頭馬車
相較於公幼與非營利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好像成為違規率高、無良業者的形象代表。對此,全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王超敏為多數業者叫屈。
「其實會違規的就那幾間,不會違規的就不會。」王超敏認為,民眾容易被統計的結果誤導,但 1 千多筆裁罰記錄多半來自少數幼兒園的違規累犯,多數幼兒園是有苦難言,「不能因為某些人總是違規,就把其他優質的園所全打成惡質幼兒園。」
從事幼教業近 30 年的王超敏繼續說,幼教業者長年較無媒體資源,近年又因極少數案例被媒體大肆渲染,營造出一種「私幼皆鐵板一塊,全是邪惡業者」的形象,「渲染到像有什麼深仇大恨一樣。」這種社會氛圍不僅讓大多數守法的幼教業者人心惶惶,也無益於解決特定業者的累犯問題。
例如今年 2 月遭勒令停業的英格蘭幼兒園多年來持續超收幼生,有問題的恐怕不只是園方,幼兒園數量太少也是主因。新竹縣議員陳栢維表示,該區是公辦重劃區,人口成長快速,幼兒園數量與名額成長嚴重不足,甚至有家長執意請園方加收名額。
然而,面對幼兒園不足的結構性問題,新竹縣教育處竟要求園方直接停辦,影響家長與幼生權益。2020 年 7 月,教育處就曾通知英格蘭幼兒園,表示由於超收違規,因此 2023 年起需暫緩招生,有 2 年的緩衝期;然而同年 11 月卻再次行文,改為 2021 年 2 月 1 日起停辦。政府朝令夕改,使得家長怨聲四起,有些孩子即將畢業,卻在最後一學期被迫與同學分離,一夕之間「學」無定所。
除了幼兒園數量,教保員人力也是嚴重不足。王超敏感嘆,近年越來越多大學、高職的幼保相關科系開始緊縮,招生名額減半、甚至沒開班,整體供給越來越嚴峻。「我也曾經問過大學系主任為什麼減少開班或招生名額,但他們認為從教育部的整體計算中,幼保人才是足夠的。」
針對教育部教保人力的統計,王超敏進一步解釋,現行教育部針對教保人力的計算,是加總四技、二專二技、大學相關科系等畢業生數;但他質疑,除了學生畢業後不一定會全數投入幼保就業市場,畢業生的加總也可能重複計算,例如二專畢業以後,再進入二技就讀的學生。
「答案是(人力)就是不夠,但教育部像蒙著眼睛不去看一樣。」他提到,曾經向教育部反應現行教保人力的計算方式,但政府只回應會再查查看,就再也沒有下文。
正規人力不足,現行制度還提供幼兒園可申請「代理教保員」作為因應(相關議題請詳見延伸閱讀篇)。但王超敏指出,儘管透過「代理教保員」要點放寬聘用資格,但實行上卻耗費太多時間成本,難以即時支應私幼的緊急人力需求,然而這些聲音常常不為外界所聞。
面對外界質疑私幼就業環境不好,待遇差,才會有師資人力不足的問題。王超敏認為,相較公幼、非營利幼兒園,私幼沒有政府資源支援,許多縣市又多有凍漲學費的限制,自然會影響人力聘用的支出,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整體人才供給不足。
幼教現場與法規理想的差異層出不窮,連政府與業者共開的幼教諮詢委員會,業者也認為自己的聲音無法傳達。王超敏表示,幼教委員會諮詢會是由教育部設置的研議會議,幼教業者也會列席討論,但人數只佔兩名,難以實際影響政策方向,「常常 20 幾人的會議,坐下來你一句我一句,講到最後業者最多也只有兩票(兩個業者代表)。」
政府政策與從業現場常成為雙頭馬車。在近年的社會輿論中,對幼兒園業者的不信任感遭渲染誇大,無益改善整體幼教環境,也難滿足家長的真實需求。
實際幼生家長訴求 仍待看見
2019 年起,教育部統整並公告各縣市的幼兒園違規記錄,希望能透過公開裁罰資訊,提供家長作為挑選幼兒園的參考。然而,從親子論壇的熱詞條件與裁罰相關討論出發,卻發現裁罰懲處的內容,與家長優先考量的事情截然不同:比起超收學生、超額收費,爸媽更關心孩子放學後有沒有人幫忙照顧、以及補助相關等措施。
舉例來說,吳霈蓁就認為準公共幼兒園補助的現行做法仍有瑕疵,像是大部分業者在領取政府的補助之後,會更用心維護幼兒園的環境與飲食,但有些業者即使收到補助,仍會為了省錢偷工減料;如果改為補助家長,也會出現「如何確保補助能如實花在幼教支出」的問題,「或許可以用三倍券那樣的方式,可能發個教育券之類。」她認為,比起補助業者,將補助交由家長彈性更大,能讓不同家庭依自身情況考量,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教環境。
家裡有一個 2 歲半小孩,Bryan 表示兒子再過半年就要進幼兒園,他和太太討論過,會以室外活動空間與師資證照、園所執照為優先考量;若無其他選擇,即便幼兒園有超收學生等較輕微的違規,只要無嚴重行徑,仍可勉強接受。
如同文章一開始舉例的英格蘭幼兒園困境,即使連年出現超收爭議,但家長直言「說真的,今天它便宜啦,所以很多人願意送去,而且它便宜也不會讓你吃得不好、教得不好。」許多家長也會想方設法去拜託園所加收名額。陳栢維表示,除了教育處「只管裁罰」的態度不負責任外,如果家長無法及時找到有空缺的幼兒園轉校,是否再次證明新竹縣幼兒園量度不夠。
地方政府除了規劃設置更多公幼外,也應積極解決私立幼兒園的長期困境,例如違規率高、教保人力不足等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各地區的入學需求。
無論是出於「學費、補助」的經濟考量,或是「學科教育、銜接小學」的教育需求,這些條件的背後,都代表家長在現實條件下,仍想為孩子選擇「最理想幼兒園」的心聲。違規與裁罰不應是政府對於管理幼兒園的唯一想像,唯有真正解決幼兒園為何會違規、家長不在乎超收的原因,從根本改善幼教環境,才能讓家長無憂地選擇心目中的「理想」幼兒園。
誠如吳霈蓁在受訪中提到的:「沒有 100 分的幼兒園,只有適不適合的幼兒園。」